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家观点 > 专家观点 > 正文

甘为民:养老保险公司助力新时代养老保障改革

来源:CAFF50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18-08-14  阅读次数: 次

社会保障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凭借自身的专业能力,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需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破冰,我国养老新模式也已“出炉”。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推进医养结合,再加上个人税延养老保险这“三套马车”,丰富了我国的养老保障层次,形成了良性化的、健全的养老新模式。

一、养老保障改革初见成效,三支柱体系基本成型。

1、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基本成型。随着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税延养老保险制度的逐步建立,我国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已经基本成型。截至2017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9亿人,企业年金覆盖约2300万人。后续职业年金和个人税延的相继启动,将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障覆盖面,提升国民整体的养老生活水平。

2、养老保障改革任重道远。但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养老储备总量不足、三个支柱结构不均衡、制度覆盖还不全面。目前我国制度性养老金储备总量已逾7.5万亿,仅相当于国家年度GDP的10%,而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积累规模仅占当年GDP总量的1.5%,养老保障能力相对较弱。而以发达国家美国的养老金储备为例,第二支柱养老金规模占当年GDP总量的93.9%;在我国养老金总量中,第一支柱占比近85%,第二支柱占比达15%,第三支柱尚处于探索阶段,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在美国,第一二三支柱占比分别为11%、59%,30%;我国的第二支柱的覆盖面远没有起到制度性保障的作用,我国大部分职工的养老保障还仅依赖于基本养老金和自我保障。

二、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1、完善顶层设计,增加制度灵活性。我国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已基本成型,但各支柱发展还很不均衡。从制度的顶层设计角度,首先建议可进一步明确养老保障三支柱整体布局,继续夯实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保基本”的基础。其次,通过降低企业年金准入门槛,放开个人投资选择权,扩大基金投资范围,辅以财税政策的支持,提升单位与职工参与年金缴费的原动力,提高第二支柱的替代率。再次,着眼于满足人民对高品质养老生活的追求,丰富个人税延养老保险产品线,推动第三支柱大发展。同时,可借鉴国际上相关做法,实现第二、三支柱个人账户之间的灵活转换,促进协同发展。

2、扩大养老保障资金市场化投资规模,加速养老储备的积累。

目前,市场化运作投资的养老保障资金约3.6万亿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近3000亿元,企业年金约1.3万亿元,全国社保基金约2万亿。经过多年的市场化投资运作,我国养老保障资金取得了不错的投资业绩。根据公开数据,2007年至2017年我国企业年金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已达7.34%;截至2016年底(2017年数据尚未公布),全国社保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已达8.37%,2007年以来投资收益率普遍超过CPI涨幅,有效促进养老保障资金保值增值,并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2017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亿人,后续养老保障资金压力会越来越大。为加速养老储备资金的积累,可继续扩大市场化投资管理规模,持续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加快资金归集与到账运作。同时,扩大养老保障资金投资范围,优化现有资产配置,建立起多元化、全球化的投资策略,鼓励养老保障资金的长期投资,降低投资波动率,提升长期投资业绩。

3、着力撬动潜力巨大的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市场。建立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老年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从美国等境外成熟经验看到,第三支柱养老金还将发挥长期价值投资优势,改善资本市场结构,减少市场投机和剧烈波动,发挥金融的资产配置功能,促进创业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等重要作用。

我国个人税延养老保险刚刚起步,似乎只是一小步,但却是具有里程碑的一大步。此次个人税延养老险的落地将为未来新时期养老带来新的模式性变革,这标志着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正式进入制度建设阶段和新的发展阶段,巨大的养老市场和保费增量预期,将直接提升第三支柱规模和养老保障能力,进而缓解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弥补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发展不足,促进三支柱平衡发展。

三、助力养老保障改革,养老保险公司创新探索。

养老保险公司承担着社会系统性养老保障职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需要扎扎实实的研究精神和服务态度做好各项工作,以助力我国的养老保障改革。

1、提升专业。为协同做好我国的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养老保险公司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充分研究税收优惠政策,具体分析养老面临的需求和风险,积极借鉴国际经验,紧密结合国情自主创新,针对我国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的特点,不断提升养老保险产品的设计能力和专业支持能力,积极推动养老保障改革前行。

2、优化系统。优异的系统平台,是做好各项养老保险服务工作的基础,是不断提升服务效率的基石。养老保险公司更应积极拥抱金融科技理念,加大专业系统研发的投入,将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区块链、人工智能、云科技等前沿技术融入养老保险公司的各项服务之中,协助地方政府不断提升其管理和服务效率。

3、稳健投资。作为长期资产,养老资产管理的目标是实现长期、稳健的投资收益。而目前养老保障资金追求短期投资目标的倾向明显,业绩波动率较大,而保险业在长周期投资方面经验丰富,截至2017年末,保险业定期存款余额超过1.34万亿元,是实体经济中长期贷款重要资金来源;以债券和股票为实体经济直接融资超过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00%。其中,支持“一带一路”战略投资规模逾8千亿元;支持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投资规模分别逾3600亿元和1500亿元;支持清洁能源、资源节约与污染防治等绿色产业规模逾6000亿元。

养老保险公司应坚持“持续、稳健”的投资理念,不断提升专业人员的配备,强化资产管理的研究,建设完善的产品化体系,建立谨慎周密的投资决策流程,充分发挥保险公司的综合资产运用能力和优势,提供长期可靠的业绩保障。

4、严控风险。养老资产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所以对于养老资产管理的风控要求更为严格。养老保险公司应充分发挥风险控制这一传统优势,强化风险的研究及控制,建立自我监督、监管机构监督、第三方监督的全方位监督体系。同时应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实施贯穿资产管理、运营服务全流程的风险管控,不断提升养老保险公司的风控能力。

5、创新服务。养老服务、医养结合新型业态为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开辟了广阔空间。未来居家、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一体化模式将成为发展的主要态势,养老保险公司可打造健康管理服务平台,融合健康服务中的养老、医药、保险、医疗等多元化服务,实现健康管理服务互联网平台的突破。将健康管理贯穿在全生命周期内,更早的将健康咨询、医疗、护理、保健、养老等多方面融入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为广大百姓提供高品质的健康生活和幸福养老生活。

放眼未来,作为商业养老保险公司中的重要一员,平安养老险将以”专业的养老资产管理机构“和“专业的民生福利保障供应商”为目标,继续肩负服务民生保障的重任,坚持新发展理念,将更加聚焦民生服务事业并支持养老健康产业发展,解决好老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助”的民生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 巴曙松、方堉豪、朱伟豪: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金缺口与对策

下一篇: 董克用:养老金融教育刻不容缓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