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家观点 > 专家观点 > 正文

王忠民:第三支柱的算法逻辑和政策场景

来源:CAFF50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21-03-30  阅读次数: 次

2021年3月28日,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2021北京峰会在北京国贸大饭店顺利举行。此次峰会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承办,新浪财经在线同步直播,主题为“立足国情,积极探索——加快推进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与会嘉宾围绕制度设计、激励机制、产品准入、投资监管等方面,共同探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高质量发展之路。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以《第三支柱的算法逻辑和政策场景》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围绕延迟退休实施后个人养老金缴纳与领取的算法梳理和场景分析,探讨了通过明确构建我国第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的税收政策和发展方向,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宏微观资源的平衡发展。

1677ad1b73dcffb58e61536615147520.jpg

以下为发言实录: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第三支柱的算法逻辑和政策场景。相信最近大家对一个第三支柱的政策场景讨论的比较多,那就是延迟退休已经成为一个紧迫而且当下就要实施的第三支柱逻辑。

那么如果要延迟退休,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延迟年龄的问题。但是背后存在着无论是一支柱、二支柱、三支柱缴费的长度和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节点的算法问题。我们在这当中每延迟一年或者延迟几年,是缴费和领取费用同时也延迟的一种时间计算,还是可以在这当中把缴费和领取分开来算,或者缴费不延迟,而只延迟工作时间,或者领取时间和这之间有一些时间差。

如何来考虑这个政策的场景选择?我们的建议逻辑是在这当中税收的让渡,看起来是给个人账户当中的第三支柱让了一些税收,但是最后得到的宏观整体社会养老的资金数量和养老资金总规模的资源总配置会带来大的提高。这样的话个体收益和总资源配置的福利增加,满足了微观和宏观的正向的算法逻辑。

比如我们可以建议延迟退休之后,个人账户当中缴费可以自由选择缴还是不缴,特别是选择不缴的时候,如果我们可以让它在领取的时候依然把这不缴的延迟的时间的延税逻辑给他的账户当中继续体现,只要延迟退休,即使不缴费,也让原来缴费和投资部分都可以实施延税的逻辑。

在第三支柱缴费算法当中,通过延迟退出基金运营获得了投资收益回报的增加,这个逻辑看起来没有缴,但是由于原来存量大规模投资在投资阶段得到社会资本总效率总成本,一定会使效率福利大大增长,再到领取的时候,还按照延迟时间去领取,这样就会产生这个时间差的选择。

所以我们对延迟退休这个当中会采取这样的政策建议:

第一让延迟退休在不同人群之间有一个幅度的自主选择空间,我们知道提出延迟退休的政策很久,为什么迟迟不能形成社会统一的共识呢?是因为不同阶层,不同岗位,不同职级,不同社会下的就业者延迟了以后,得到的延迟的缴费逻辑、延迟的领取逻辑和延迟的延税逻辑是大不一致的。而全社会过去我们在这个当中没有满足的微观主体在延迟之后利益增长的时候,大家就不选择,不支持延迟退休这个政策。

我们看到普遍的社会现象,如果缴费是十几年满足最低的缴费年限,之后大家都倾向于选择满足了最低缴费年限以后再不缴了,而达到退休的时候领取的那个养老金。也就是说我们过去在设计的时候,把最低缴费年限和此后再缴费的比例不能满足到微观主体在这当中积累更多的第三支柱的缴费量,特别第一支柱的缴费量不能多得,或者多缴多得不成比例的时候,就会刺激微观主体少缴,而只领取相应比例下的退休养老金。

这样两者之间的算法逻辑显然没有让微观主体尽可能受益,让微观主体受益逻辑的背后是社会总投资的机会成本大幅降低,社会资本的总福利会增长的这个逻辑而没有损害到宏观当中任何的总福利和总资源的规模效应之后,我们在设置的时候,往往忽视掉了对微观主体利益的让渡。这是我们今天建议的第一个场景,这个算法可以推进到另外两个第三支柱的场景。

第三支柱第一场景是我要在可支配收入当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放到第三支柱的个人账户当中。现在规定的是8%,如果我们觉得少的话还可以多,关键这8%一定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给它一个所得税的减除,这个账户的8%减除了个人所得税之后,看起来是宏观主体少得了所得税的份额,但是如果这8%给到投资,给到资产配置,给到理财,特别是放到证券市场,放到长期资本市场的时候,它得到的社会总资源的收益增长,这个时候社会从资本端,投资端,资源端可以收到更多的税,这是一个宏观目标和微观主体利益之间,你让去最后看起来是给微观主体利益,但是实际上未来宏观收益大幅度增长。在这个场景当中,我们必须强调实际的个人,因为减除个人所得税而得来的好处。过去我们在这当中不清楚,才形成了没办法推出有效这一部分减除税收,把它全部放到费的逻辑当中去收取了,而去集中管理。

我们再看另一个场景,如果这个账户当中免除了个人所得税,作为投资环节运行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对第三支柱对于投资环节这个8%,在投资环节当中,让所有的金融场景敞开,对选择金融实业各方面投资的社会机会成本由它去选择,关键是对它当期投资回报实行终生的延税逻辑,在40年、50年这样一个状态,如果都延税的话,投资的收益每一个年度收益越高,带来的复利投资就会越充分,人们就可以在这当中做长久期的投资带来更稳定的回报。所以从这个阶段,我们就建议对所有的金融场所都应该交给第三支柱投资自主选择,才催生了金融投资资产管理的有效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我们一定要把延税逻辑基于账户管理当中,有效去推进和实施,才真正的看到了我们让出去的延税当年的投资。但是最后这笔资产长期投资收益,长期资产管理效应,会带来退休领取的时候,它的总收益的增长和总税收的增长获取税收的收入提高。

我们还可以把这个场景放在第三支柱账户管理的其他环节,如果第三支柱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免税和期后延税的、在延长退休之后还有弹性选择、弹性领取时间和弹性缴费时间两个选择性的时候,我们都存在一个有效的给微观主体从税,从收益,从管理费,从各方面让给微观主体,满足它的利益的成长,既满足它在投资收益当中,又满足它在特殊账户当中,还满足它在弹性选择当中。

而我们今天说的三个场景,主要逻辑是宏观主体因此放弃的点上的收益,一定会在事后规模资金效应的增加,资金管理,资本效能的发挥和在时间长久期的选择过程之中,使得社会总的资本机会成本降低,收益率提高和社会总资源有效配置带来宏观主体税收效应增长,资产效益会增加,从而最后引起就业,引起产业的发展,引起产业轮动过程中升级换代过程中持续成长,除了税收效应,就业效应以外,其他的资源配置效应会大大成长。甚至会在社会剧变的时期,越是更多的第三支柱采取这样一个给微观主体让渡利益的时候,它才赶上了时代进步的高潮、时代进步金融的高潮、产业的高潮、产品的高潮,这个时候它带来的成长性资源迭代发展、创新更为有机匹配的时候,宏观的效应更加强大,宏观的逻辑更加彰显,宏观的目标更容易实现。

我们如果把这一条放在今天的第三支柱成长发展中,我们就说政策的起始点,一定是给微观主体更多份额、更多利益、更多让税、更多延税、更多的自主选择,更多的多缴,必然通过长周期的资产管理能够多得让它实现。我们今天论证的是,这些东西推行的越早,宏观未来的效应,宏观的长期效应,直接从资产的增值和发展过程中有好处,还会从全社会的资源配置,全社会的资源的创新动态迭代成长,获得更多的宏观效应,我们把这个逻辑和这个政策建议称之为第三支柱的算法逻辑和政策建议。

好,谢谢各位!

以上嘉宾文字收集整理自会议速记材料,尚未得到嘉宾本人确认,如发现错误,请联系论坛秘书处,谢谢。


上一篇: 贾康:财政政策配合支持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

下一篇: 董克用:关于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几个关键问题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