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动态 > 论坛动态 > 正文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先生在探索未来——《养老金管理的未来》新书发布会的发言实录 (会议速记稿)

来源:CAFF50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17-10-16  阅读次数: 次

IMG_1745_副本_副本.jpg

尊敬的各位来宾:

能够在发布会之前拿到这本书,粗略的学习了一下,颇有感想。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社会保障资金的投资管理在整体的从国外引入思想、引入制度设计和引入具体的投资管理,大概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初期,把国外已经实施的社会保障本身作为顶层设计,作为我们缺欠的部分拿来学习,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和我们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高度契合的时候,这一阶段我们迅速的翻译了一批国外这方面的书籍、教材等等。

第二个阶段,当我们把制度建立起来,聚集了那么多的财富和资金,在其它的社会保障制度下有了一批财富积累的时候,怎么样把它管好、用好?而且这个管好、用好是和未来每一个投保人、参保人有着密切的关联度,这个时候投资管理成为第二拨我们翻译、学习的书。这个时候不仅是翻译书,我们自己也走出去,到国外的投资机构去学习和交流。这本书是对我们已经引入的社会保障和已经引入的社会保障资产管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国际上的实践理论探索,也结合我们中国自己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再次回头看,他们还有我们学习的什么东西,我们自己的实践又给我们提出什么样的思考、什么样的改进、什么样的建设性意见甚至我们还犯了什么错误。

这个时候就把我们前期的东西又上升到第三个阶段——社会保障顶层设计和投资管理。放在一起我看这本书的名字正好是一个集中性代表,是养老金的综合治理和投资。我读了本书以后,大概有四点感想。

第一点感想是关于我们整体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本身和资产管理。我们看教授介绍的和他写的是个庞大的体系建设,而且走了长时间的历史进程,不断的在各国经验基础上建立的一些东西,将某种见解对制度的某种修补和完善。这一个概念对中国社会实践有启发和建议。举个例子,刚才教授演讲的时候谈到三支柱当中的个人账户部分,当我们的支柱还在只有基础养老金,第二支柱、第三支柱比较小的时候,我们在空白点上提某个东西,就是制度建设怎么改、怎么变的问题,这是两个视角、两个维度,特别是两个空间概念。当他们现在强调个人账户的时候,是个人账户如何做得更加细致、更加有效,更加对基础的养老和企业年金或者职业年金进行补助的部分,补助有效的问题。

甚至他们会提出跟我们完全不同的问题,比如说本年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提出了一个“心理账户”,我就想到了咱们的个人账户是空账,心理账户可以是空账,当你什么东西都没有的时候,这个心理账户在每一个参保人的头脑当中有一个账户概念,是说我有多少东西,有多少东西可以带来多少现金流?在什么时点带来?现在在哪?即使不在我手里,我放到个人账户,其它的机构替我管的时候我会怎么样?它有一个核算问题。这个心理账户的逻辑变为即使不实际操作也会变为有效的作用。

我们反过来看,这能不能用在中国,认为个人空账是最好的?你让零的东西在心理当中,没有构建心理核算的基础,他会说那我自己的投资管理能力和委托之间的投资管理能力做匹配的时候,说不定我的能力比它还强,也就是说第一选择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怎么样的。我至少应该有选择权,如果没有选择权,我们不乏个人当中有优秀的管理者,这就有在谁的手里配置的问题。

这个时候我们说心理账户要构建起来,一定是过去对财产的基础的所有权和基础的选择权、配置权存在的基础之上才有的。如果没有的话,这个心理账户难以构建,而我们的个人账户,从一开始叫了个人账户的名字,实际上没有给个人拥有的所有权和投资的选择权给予有效的保障的时候,这个心理账户就完全是名义账户。由于是名义账户,我们才不害怕是空的,因为今天先不支付。由于是名义账户,即使今天看起来,借了别人的钱要给人家一个利率水平,是什么期的?还是把它做成全社会所有大类资产当中的找一个中间值的加和平均值的平均回报的时候。

这样来看,我们在运用学习国外的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逻辑的时候,一定说在中国人构建的系统体系当中,我们到底把它放到什么样的制度功能下去完成这样的一个东西。

我们再看第二个方面,风险。当我们在全球看养老金的时候,把现在和未来用点对点、线对线的关系。如果是未来在投资领域当中,我们都知道未来就是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就是风险,无非是识别之后,我从里边通过有效的管理拿回来。注意,我们在引入社会保障,当跟每一个人的收益和每一个人的未来相关的时候,我们所有的非投资领域和所有投资领域当中,基本上风险概念,特别是管理我们投资机构的监管者,我们说有风险是吧,就别做了。风险使发现市场,是开发,是掘金,所以我建议这本书翻译成“掘金未来”,因为有发现,才需要开发、需要激励、才可能做得好,如果我们都回避,那未来我们积聚在今天的财富一定面临是贬值的。

所以我们从投资管理当中的趋向来说,我们发现所有的管理到我们这儿来以后是此路不通,而不是开辟出新战场、新领域可以获得有效的回报,只有你开发出不同战略你才可以获得最大回报。

第三个,长期投资。我们今天看中国的投资市场的时候,我们一定批评中国市场当中长期投资者太少,特别是我们在聚集到证券市场的时候,我们一定说证券市场人人是散户,博取短期收益,不看长期的。解释了两个问题,面对未来,资本的性质决定了投资的长度。我们不能学国外的理论做长期投资,不能简单的理解成买入持有,今天买的股票、债券、一切东西到用的时候再卖掉,这种简单的机械理解一定是对未来的不负责任。

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当中,中国市场新兴的特征和任何一个投资的资本市场,不管证券市场、债券市场,不管是杠杆为主的债券市场和权益为主的证券市场,在这个逻辑当中,你需要用恰当的、和市场周期相吻合的周期去把握去掌握。只是你不一定拿出来,规避了这次波动以后,下一次抓另一个机会,永远在其中投资,中国式风险才是我们分析这个问题当中的根本问题。

特别有趣的是,我们经常批评中国市场,一定是说长期投资者太少了。刚才是说资本的性质,现在是说资本市场本身的工具和市场特征决定了人们的投资行为长短。如果股票市场像我们领导说的那样,是一个缓慢的上行的部分,一定是买入持有,不管是个人的还是非个人的,但是市场是高度波动的,在这个情况下,一定有人6000多点退出来,说老天给我人生的几十年、上千年就那么一个机会,我老是干这种蠢事,是市场特征的吻合度和市场要求特征,在你价值的角度,投资收集长期核算下来高的回报当中,决定了你的投资行为,而不仅仅是资本性质。

第四,最后一点感想。类似于社保基金、类似于大型的国有企业,几万亿资产,今天要以基金的方式、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到底这样初始的基金的如此巨大的规模,接近于公有和半公有,这样的特性的资本,在资本的投资管理架构当中,应该走理事会特性的这样的特性?还是走基金这样公司的特性?还是共同的生态的管理机制发挥作用?今天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基本的结论,那就是公有和半公有,需要以理事会的特性去做。因为你资本的性质和规模,你只是做资产配置的,而不是做具体投资的,只有通过这样的东西,下延到你的投资人、托管人等具体的人之间的全方位的放开。而他们是充分自市场竞争,一定是在不断创新过程中丰富中国的资本市场和投资市场的过程中,一定要投最新最好的机构,用动态的机制去做,我相信这样一种方式,才是我们学习国外的真正的价值投资,和真正的机构行为,和真正的资产管理当中的投资指导。

书里已经提到了,我只是把跟我想得比较一致的四点告诉大家,谢谢!


上一篇: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女士在探索未来——《养老金管理的未来》新书发布会的发言实录 (会议速记稿)

下一篇: 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先生在探索未来——《养老金管理的未来》新书发布会的发言实录 (会议速记稿)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