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动态 > 论坛动态 > 正文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女士在探索未来——《养老金管理的未来》新书发布会的发言实录 (会议速记稿)

来源:CAFF50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17-10-16  阅读次数: 次

DSC_0078_副本.jpg

尊敬的安集思教授、胡会长、王理事长、董老师,还有刘行长,还有刘建总、贾所长:

各位嘉宾来宾下午好!不好意思插了个队,因为要赶飞机。

非常高兴能来参加今天下午的活动,近年来养老金融的领域的盛事不断,我们9月份刚刚发布了养老金融报告,2017年的,还有发展报告,汇集了我国养老金融领域的新成果,今天我们又迎来了安集思教授的新作。安集思教授是养老金融领域的权威学者,这本书也集中了他对养老金的设计、治理、投资方面的新思考和全球的养老金融领域的前沿实践,为我国的学术界和实物界带来的一道不可多得的知识大参,我谨代表我们金业协会对安集思教授表示祝贺。他原来有一本《养老金革命》,在中国也有广泛的影响力。

刚才他谈到了,加拿大的整个制度设备,包括投资管理,包括学者、领导、操作上,刚才各位都说了很多,我们都是这个平台的常客,我觉得我们在这么多年来,其实也努力的在推动我们的养老的顶层设计,但是呢,确确实实,我自己扪心自问的看,好像从总理开始往下走,好像我们还不够,我们呼吁我们的想法,让更高层的领导听得见、看得见,决策的时候能够符合中国的实践,然后能符合我们这么大的一个13亿的老百姓养老的机制。

那么同时,确确实实我觉得如何提高我们的专业性?刚才刘行长讲到,我也特别有同感,如何认真的把我们的政策落地,我想我们确实要好好的学习加拿大的经验。

包括刚才大家谈到我们的社保理事会和加拿大的CPPIB,其实他们的这样的比较,包括我们在中国的实践,我想跟刘行长说,除了理事会特别优秀的团队外,王理事长也选择了我们的基金公司,他的这么多钱的投资选了18家管理人,其中16家是基金管理人,有两家是券商,8.7的收益,实际上是理事会在风控上做了好的安排,选择了有市场化机制的公募基金,有非常好的制度设计的专业的团队,为我们的社保理事会一起共同努力,然后来做了这样的一个专业的安排,取得了这样的收益。

我想呢,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而且也是值得我们总结的。

那么大家知道,我们协会一直做了不少的国际研究,一圈看下来,就像刚才各位专家讲的,我们看的整个北美的设计得到了认可,北京不管他们在顶层设计、制度框架、安排和实践上,都是非常先进的。那么我们其实大家有看到,加拿大的这个,或者美国,先说发展的结果来看,美国的养老金规模占比超过了全球的一半,那加拿大的CPPI(1:52:56)都能参与,那么这确实,刚才各位专家也讲到,我们中国现在是一支柱独大,二支柱,尤其三支柱我们还是完全的空白,二支柱经过十年发展现在也还是比较小,我们一直呼吁中国的第三支柱要建立银行+平台的模式,刚才刘行长讲到,数据库的重要性,养老金要记30年的账,或者更长,我们原来说从30岁开始存到60岁给你拿钱,但后面要继续记账。如何有一个更大的平台,统一的平台,我们的建一是银行做前端客户服务,有一个大的平台支撑整体的平台,让老百姓查到所有的信息,这是我们提出来的顶层设计的一个建议。

那么其次呢,我们也是觉得希望能够各类金融机构,都能够参与,可能包括银行、包括基金、包括保险,这些金融机构呢,通过市场化的竞争,然后为养老计划的参与人提供更好的收益和服务。

那么我们中国经常说一句话,我们叫不忘初心,我们想在养老金领应该如此,不论做顶层设计还是日常的投资管理,都需要时时牢记管理的使命和价值。那安集思教授的书里,以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对养老金管理的使命和价值做了生动的阐述。他在书中指出,全球来看,21世纪面临多重的挑战,包括人口的老龄化,经济增长的极限,泡沫和金融危机、贫富差距扩大等,养老金体系也应该面临这三个挑战,一是设计的挑战,那它要兼顾负担的能力和安全的需求。二是治理的挑战,刚才也讲到,理事会未来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我们专业的这些管理机构,我们应该如何在战略战术上应对这种挑战?那其次是投资的挑战,大家说到,怎么能够负担能力,要求长期的财富创造,获取长期的现金流,而且安全性要找到相似的97的安全资产,来匹配承诺的支付金额和承受风险。这种情况下,刚才胡部长也说到,全球30万亿美元的养老金作为不可多得的资金,包括对我们长期的这个钱对于我们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刚才王理事长也谈到,我们中国的资本市长的周期性,如果我们把现在市场里的短钱变成长钱,那是不是能够培养出更多的类似社保基金这样的专业的投资者?我想这些养老部门的积极作用,不仅有助于保障数以亿计的老百姓的退休生活安全,还有利于增进社会财富的创造。

我们一直强调,养老金是顶层制度设计,基金行业要服务养老体系,就像李超主席讲的,我们要多思考我们能为养老金做什么,而不是养老金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本书也从各个方面给我们做了很多的介绍。

我想呢,应该有两点意义,第一,我觉得这本数是养老金管理的科学和艺术,然后一直我们也要说,要提高养老金的专业化,然后怎么做呢?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刚才王理事长也讲到,这三章都在提长期投资。本书也聚集了2008年后欧美养老金的改革,在现阶段,在我们的空白点上,我们现在还没有,我们如何去设计,跟我们已经有的,我们如何去完善,是两个空间,是不同的阶段和视角,然后来思考我们整个的制度设计。

首先,比方说在养老金的设计方面,书里总页了原来的DC模式存在的问题,对参与人做出缴费率以及退休后提取的方案,结果是退休后的财务成果具有不确定性,影响了可持续性和有效性。但在传统的DB模式下,投资回报和风险承担,和下降的资产价格和利率,以及恶化的人口结构这些因素的叠加,给养老的资产负债表也带来了严重的缺口。

刚才刘行长谈到,我们存钱的时候说是大比例,但实缴的时候发现变化,然后到取的时候又有很大缺口,财政出负担,这些因素叠加都给养老金的资产负债表带来严重缺口。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其实在全球的这个情况来看呢,DB和DC模式的混合,其实也是一种大的趋势,当然也出现了荷兰的这种期望确定型,比如说DA的模式,以及澳大利亚的收益性的TB模式,所以在我们中国,我们如何去设计我们的这些模式?我相信他们的这些经验和这些教训,一定会为我们来找到一个适应我们中国在13亿人口的基础上,如何去有更多的人来参与我们的这个养老的这样的一个制度,保障他们去交钱,然后给大家,除了交钱取钱外给大家带来收益,我想这些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尤其刚才几位专家也讲到,投资方面,安集思教授讲到的我们远离投机摒弃被动,拥抱主动。

其实在今年4月份的养老金论坛上,当时也有好几个基金公司的老总们都在说,我们作为基金行业如何做好主动管理的权益投资的大餐,如何来为我们的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发挥我们的价值,我想这个方面呢,其实我们都有很多,作为基金行业来讲,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思考,怎么去提升我们的专业性,然后这方面的这些做法,刚才王理事长也谈到,我们的这个(佛弗)刚刚推出,就是在上层,根据资金性质决定了资产配制后,下层的子基金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好的收益,去提升我们的专业能力。

在我国,养老金顶层设计和市场化投资运营的关键时期,我们觉得这本书的问世可谓是恰逢其时。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思考中国的国情和解决方案,结合实践,建言献策,应当思考养老金管理的要求,强化我们的专业,优化投资回报,我想这都是我们从这本书里学到的。

这些都是我的几点思考,希望大家能指正,谢谢。


上一篇: 美国富达投资高级研究顾问郑任远先生在探索未来——《养老金管理的未来》新书发布会的发言实录 (会议速记稿)

下一篇: 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先生在探索未来——《养老金管理的未来》新书发布会的发言实录 (会议速记稿)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