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动态 > 论坛动态 > 正文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会在京举行

来源:CAFF50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17-09-08  阅读次数: 次

9月7日上午,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的《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会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主持,邀请财政部金融司五处处长阚晓西对文件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解读。

微信图片_20170908200502_副本.jpg

图为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主持会议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国开行扶贫金融事业部基础设施局四处处长陈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浙江大学教授米红、上海师范大学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郝勇、北京瑞辉丽泽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晖等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微信图片_20170908193916_副本.jpg

图为财政部金融司五处处长阚晓西在会上讲话

会上,阚晓西处长对文件出台的背景、现存问题以及文件精神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在中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国民经济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大环境下,老百姓对养老的需求不断提升,但现有的养老产业难以满足人口老龄化的需要。通过PPP支持养老服务,不仅可以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也将成为解决未来财政赤字缺口的有利途径。他认为,PPP支持养老服务要抓住几个核心要点:一是明确养老服务的边界、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确保公共资源用在老百姓的需求上,而不是单纯的发展经济;二是构建一个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在考虑项目公益性的前提下来设计和统筹项目资源,促使回报机制多元化;三是合理设置政府监管的养老标准,提供用户满意的养老服务。

微信图片_20170908193921_副本.jpg

图为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在会上讲话

在嘉宾点评环节,吴玉韶主任在讲话中指出,由于养老的特殊性,有关养老政策的出台在落地、实施、执行上普遍遇到“四难”,包括准入难、运营难、融资难和用人难。在我国未老先富、养老资金缺口大的背景之下,《实施意见》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对融资发展养老服务业、提高养老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益大有裨益。他认为,根据目前的国际趋势和中国国情,最需要加强的应是居家养老服务。在他看来,支持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一要理清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的关系;二要在重视PPP投入的项目的共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养老服务业的特殊性;三要处理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四要在扶持和鼓励的同时加强监管。

微信图片_20170908200506_副本.jpg

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在会上讲话

葛延风部长则指出当前在养老问题上需对六个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一是公营部门和私人部门合作要推进老年服务业,如何确定各自领域;二是PPP的模式如何选择;三是维持PPP模式的现金流主要靠什么?是以财政补贴为主,还是消费者付费;四是怎么样避免逆向补贴;五是如何避免公司之间的PPP利益保护机制。六是医养结合问题。对于长期护理险的问题,他认为可以寻求一种替代方案,如把现有的一部分一二级的医疗机构,包括一些闲置的公共资产改造成低成本的康复护理机构,然后将医疗保险同步跟进,提供一些护理服务。他强调,未来发展的重点还是必须以居家和社区为基础,机构只能是起到补充作用。

微信图片_20170908193924_副本.jpg

图为国开行扶贫金融事业部基础设施局四处处长陈群在会上

陈群处长认为,PPP支持养老服务作为新型产业和新的融资模式叠加的“两新叠加”模式对于行业而言仍是一个挑战,整个行业想要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运营的起效,还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她对文件涉及的养老机构和闲置资源的利用、居家社区养老和医养建三个优先支持的重点养老服务方向进行了分析。通过对PPP协议和银行融资对接方面的分析,陈处长表示,社会资本方蓬勃发展的可能依旧是国有企业。

此次《意见》政策解读会,详细阐述了文件精神,激发了在场与会人员的思想碰撞与共鸣。米红教授、黄王慈明总裁、董登新教授、郝勇教授、丁丽、张岚博士、林华等人先后对文件有关内容进行了交流讨论。本次专题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上一篇: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探索养老金第三支柱的中国路径

下一篇: 群英聚首 共襄盛事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上海峰会隆重召开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