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探索养老金第三支柱的中国路径——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暨《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发布会由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承办,论坛战略合作伙伴人民网全程视频直播,中国网文字直播,来自政界、学界、商界的300余名嘉宾参加会议。
成果共享 数百余参会嘉宾齐见证
会议开始,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石亭峰致欢迎辞。在中国养老金融调查发布会上,董克用秘书长、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教授分别对养老金融调查的背景和结论进行了介绍。随后,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中国政法大学胡继晔教授、兴业银行养老金融中心总经理刘建宇、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养老金业务总监朱海扬、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郎立研等嘉宾围绕着“中国养老金融需求、现状与前景”的主题参与了圆桌论坛讨论。
下午,《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顺利召开。董克用秘书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就养老金融蓝皮书的相关研究背景和内容进行了讲解。对本次成果发布给予了大力支持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出席发布会,他表示,通过养老金融蓝皮书的研创唤起消费者、社会公众对建立养老金融体系的关注和养老金融产品的认同,对完善中国的养老金融体系特别是个人的养老金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中国养老金融调查项目》和《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两项课题由近20家机构、50余名各界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从课题立项到成果面世,耗时将近一年。《中国养老金融调查项目》采集了4万多份样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国当前基本养老保险的情况以及广大公众的养老金融认知。《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则系统地对养老金融体系的概念框架、年度发展与未来趋势进行了全新思考。在场的三百余名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论坛两项最新成果的发布。
专家云集 聚焦养老金融发展现状
会议邀请到了研究的重要参与者和作者们与参会嘉宾进行交流讨论,共同分享智慧成果。会上,发言嘉宾聚焦养老金融发展现状,发表了精彩演讲。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保中心副主任郭建华从职业年金建设角度探讨如何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他介绍,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虽同属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但两者的制度属性、缴费比例选择性、账户的虚实以及经办机构发挥的作用均有不同。他表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保中心将根据职业年金委托投资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适时启动管理机构的招标工作,推进职业年金基金实行市场化的投资运营。
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冯丽英指出,中国养老金融调查项目在调研当中超过70%以上的居民受访者表示愿意参加个人税延养老保障计划,这表明我国第三支柱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现实需求,也存在非常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她认为,我国第三支柱建设需加强机构之间的产品研发交流、资产管理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加强对重大政策的探索实践和合作交流,并发挥自己既存的优势真正服务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事业。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从养老产业运用PPP机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应掌握的基本要领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养老产业运用PPP机制必须突破原来已经形成的思维框架,在PPP各个环节应当由法充当裁判员的角色和身份,并提出了养老服务PPP项目健康运行需进一步探讨和细化的八个概念。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认为,养老金融是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和养老服务金融的一个系统性的概念体系。目前我国养老金融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制约了养老金融的发展速度。但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将长期存在的背景下,养老需求也将持续增加,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的未来前景依然广阔。
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从养老金属性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公募基金形成的长期价值和责任投资体系以及普惠金融的服务能力等方面与养老金第三支柱的投资管理目标具有较强的契合度,能够有效满足养老金资金长期性、收益长期稳健性和投资主体生命周期性的属性要求。他表示,通过对养老金的受托管理有利于促进公募基金更好的坚持和发挥这些特点,推动公募基金行业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熊军从养老基金投资角度深入探讨,他认为,当一个基金长期性的投资政策的重大问题由委托人来决定时,委托人的管理者具有很大的话语权。在弹性决策的过程之中,委托人的管理者面临着比较强烈的内在冲突,决策也受到他的知识结构、投资经验甚至投资理念的很大影响。
求同存异 探索养老金的中国路径
对于我国养老金发展走向以及如何建立完善养老金体系的问题上,发言嘉宾见仁见智,分享了诸多见解。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建议,建设养老金第三支柱,一是要借鉴国外养老保障体系有效做法,继续做好我国养老保障顶层设计和制度执行;二是发挥商业银行在第三支柱建设中的六大比较优势;三是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应该强化合作。四是中银协、基金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组织以及养老金专业委员会等发挥凝聚行业力量、反映行业诉求、沟通和政府部门的桥梁纽带作用,共同推动养老金融和第三支柱业务发展。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认为,随着个人自主养老储蓄和投资需求的日益增长,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另一方面合法的金融机构应推出满足百姓养老需求的产品,以推动个人养老金的发展。
泰达宏利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王彦杰通过分析全球主要养老金过去几年资产配置的变化,总结出了三个主要趋势,包括投资限制逐步放宽、投资结构中的权益投资和另类资产投资两个项目有明显增加、资产增加三个方面。他指出,从以往海外养老资产配置的演变来看,应提供更开放、更多的投资选项来满足养老投资者的需求,才能够发挥出第三支柱投资的预期效果。
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勇建议,加快发展第三支柱一要养老行业应发挥行业合力在国家政策的总体框架下把握好适应财富市场巨大的机遇。二要加快推动个人税优养老保险政策的落地。三要进一步优化个人税优养老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通道和载体,提升个人养老金管理效能和收益的投资回报,以激励更多的人群参与和实现更加稳定的资金投入。
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施宇平,信安投资及退休金服务有限公司(香港)常务董事黄婉梨,兴业银行养老金融中心总经理刘建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资金部企业年金资金管理处处长何少锋,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养老金业务总监朱海扬,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特邀成员孙博,和君集团健康养老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卓君,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岳磊等知名专家和业界翘楚出席会议并做出了精彩发言。
一直以来,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秉承着“为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为行业发展搭建交流平台、向媒体大众传播专业知识”的宗旨,在中国养老金融发展过程中不断凝聚智者力量。本次发布会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