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养老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掀起了养老热,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社会广泛参与,各种资本涌入,有许多创新,也有诸多模式,但关注的大多是城市的养老问题,农村养老问题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国养老问题的特殊性、严峻性就在于城乡差异。我国养老问题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国农村老年人不仅数量大,而且老龄化速度高于城市,解决养老问题难度更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养老问题, “十二五”期间农村老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国情,农村养老问题依然严峻。
对于当前农村养老问题,我将之概括为“四难”:一是保障难。尽管我国农村已经实现了养老保障制度全覆盖,全体老年农民都领取了基础金,但基础养老金标准低,到2015年底全国基础养老金每月人均只有110元,除了基础养老金,从理论上讲,农民还有土地保障,但土地保障情况千差万别,相当部分农民无法靠土地保障养老。所以,养老保障水平低是当前农民养老的瓶颈性问题。二是看病难。这些年农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报销比例不断提高,还增加了大病保险,但由于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民看病不方便、报销不方便、自付费用比例高、乡村医疗服务水平低等原因,导致有相当部分老年人仍然是小病忍着、大病扛着,失能以后照料就更加困难了。三是服务难。由于大部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市场化服务也难以企及,农民养老所需要的日常生活、健康护理、照料服务大部分只能依靠家庭,对于空巢独居老年人来说只能依靠自己。四是关爱难。“孤独比贫困更可怕”,随着家庭小型化、空巢化以及快速城镇化和人口流动,农村有5000多万留守老人,原来农村大家庭式的关爱逐渐弱化,农村老年人精神关爱问题成为急迫解决的大问题。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措并举,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一、要更加重视农村养老问题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现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正在编制“十三五”规划,应当把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列为重点工作,要有实实在在的举措,要有更精准的措施,要有更大力度的投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要逐步提高农民基础养老金,加大农村老年人福利,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只有让亿万老年农民同步进入小康,才是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
二、要重点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十三五”期间,要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投入的重点放在农村,重点加快建设老年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要扶持建立运营机制,让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正常运行起来,真正发挥作用。要推动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为农村养老照护中心,由收住五保户,转向同时收住失能老人,解决农村失能老年人照护问题。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化、市场化的养老服务,特别是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打通农村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使市场化养老服务便捷、高效地进村入户。
三、要切实加强农村老年协会建设
过去农村有大家庭(集体),也有自己的小家庭。现在集体这个大家庭大多不存在了,小家庭功能也弱化了,需要给他们建立一个“新家”,这个“新家”就是老年协会。老年协会是老年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老年群众组织,在维护老年人权益、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互助养老、移风易俗等方面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老年协会作用,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特别是精神关爱问题,让低龄老年人帮助高龄老年人,健康老年人帮助有病失能老年人,守望相助,邻里互助,抱团取暖,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举,也是化解农村养老难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全国城乡社区有老年协会50万个,农村覆盖率近74%,但农村老年协会普遍面临着缺场地、缺设施、缺资金等问题,影响了作用的发挥,需要加大扶持力度。
四、要着力加强农村家庭建设
在现阶段的我国农村,家庭养老仍然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家庭建设尤为重要。要实施发展型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出台扶持家庭养老的税收、居住、护理、照料、志愿服务等相关社会政策,支持家庭完善养老功能,使家庭在养老中发展更大作用。有哲人说“爱小孩是自然的行为,爱老人是文明的行为”,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孝亲敬老家规和乡规民约,加强孝亲敬老宣传教育,开展好儿女、好儿媳、孝亲敬老好家庭评选表彰活动,营造浓厚的敬老爱老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