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家观点 > 专家观点 > 正文

李珍:统账结合制度问题越来越多,我主张统账分离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16-02-27  阅读次数: 次

谢谢主持人,因为时间的限制,我只讲一个观点,即基本养老保险必须实现统账分离。刚才董克用教授讲过基本养老保险统账分离,我很支持,基本养老保险统账分离,个人账户革命,加强第二、第三支柱的建设。

为什么主张统账分离呢?20年前建统账结合的制度有历史的背景,随着这个制度的发展和演变,随着整体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演变,这个制度看上去问题越来越多,有些问题是不可克服的,所以我主张统账分离。

有这么几点,第一点,我们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本身的角度来看,这个制度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陷入了理论困境,第二个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有很多不可克服的困难。我们先说理论困境,统账结合把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在一起,社会统筹是共有财产,个人账户是私人财产,我们把这两个东西结合在一起,就会发现财产的边界是不清楚的。

我们个人账户规定,如果不幸一个人,人没了,钱还在,子女可以继承。相反的,如果一个人活得足够长,个人账户钱没了,就用别人的钱,每个人都不会整体制度负责,这就是财产的边界不清。政府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不清楚的,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当年设计这个制度的时候,希望有激励机制,拥有个人账户,会多缴多得,工作越来越长,但是事实上我们看到,很多人也参加过这个制度,我相信你有100个理由努力工作,但是没有一个理由和你的个人账户关联,这个激励没有被社会保险领域实践所验证。

第三个问题,这个制度在理论上不满足艾伦条件,个人账户的收益率是赶不上工资增长的,如果赶不上工资增长,这个制度就是没有效率的。实践当中还有很多困境,第一个困境是个人账户养老金因为计息率低而严重不足,你们去查一下个人账户,计息率是按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计算的,我们的工资增长速度是13%,存在你名下的钱,每年跟工资比是越来越小,养老是不足够的。另外一个更大的困境,我们现在面临两难的选择,个人账户是做实还是做虚,20年来,也做过实,但首先的问题,做实个人账户需要多少钱还债,就是一笔糊涂账,不知道,现在没有人知道需要还多少账。做实了以后怎么投资运营?又是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放弃实账,最近两年有一个比较流行的理论,我们就选空账,向瑞典学习。但是问题来了,如果空账的话,我们在职的一代,交费的一代,个人账户计息是多少,如果计低了,到时候没有办法支持养老。计高一点,计8%的利息怎么样?这样有积极性去存钱,但是大家知道,如果我们计息那么高,未来是负债。我们很高兴,但是我的后代就麻烦大了,个人账户的积累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们做过一个计算,到2035年,占到当年GDP的26%,这是天文数字,70后,80后是还不起的。你存在银行的钱,对你来说是资产,对银行来说是负债,银行把这个钱借给别人,对银行是资产,如果收不回就是破产。如果是天文数字,还不起的话,要么是制度破产,要么是把后代给压死掉。

除此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困境,当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个制度,尤其是“十三五”有一些新的提法,结合这些新提法,你会发现问题又来了。第一,“十三五”说我们的个人账户计发月数要增加,我们要做到精算平衡。但如果月除数更长,每个月拿回家的钱就更少。第二,我们在讨论“十三五”规划提出一个想法,个人账户的资产不要继承,如果一个人没了,我们拿来做分配,但届时负向激励会更大。第三个,“十三五”规划提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如果全国统筹,它和个人账户事实上就分离了。分离了以后,如果个人账户继续留在地方,就是刚才讲的问题,都会由地方政府来处理,这些问题是没有办法处理的。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这个月19号社保基金可以进入市场了,问题又来了,我们的社保基金的结余是公共账户的资金和私人账户是在一起的,多少是私人资金,收益率是多少?怎么算给老百姓?算还是不算?如果不算,你跟它是什么关系?这是责任边界的问题。总而言之,在实践当中有这些困境,我们没有办法解决。从制度本身来看,我觉得有这些困难。

如果我们从劳动力的成本看,28%的缴费,劳动力成本是高的,劳动保障部也说降低保费,但是除了医疗和养老保险,其他三个险种总共费用只有4%,即便把这三个消灭掉也只有4%。我们最能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的就在这个领域,这是第二个观点。

第三个观点,现在更大的麻烦是什么?现在有四个养老保险制度,第一个是职工养老保险,第二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第三是事业单位,第四是公务员,都有个人账户,但个人账户是不一样的,职工制度准备做空,居民保险却是有钱的,我们(事业单位)也是有钱的,我们现在开始扣工资了,公务员是计账的。未来这四个制度怎么统一?无论计息率高还是低,到时候都会有更多的麻烦,群体之间的平衡会更难。我就说这些理由,基于此,我主张统账分离。


上一篇: 林羿:要对投资者进行教育,推行养老理念

下一篇: 熊军: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内在逻辑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