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罡: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为解决养老保险制度的种种问题,中国于1980年代启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991年,在原有养老保险制度及相关改革试点经验基础上,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改变养老保险由国家、企业包揽的状况,实行国家、集体、个人3方共同负担,由此形成了我国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的雏形。
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养老金市场逐步形成并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现状
(一)资产规模不断壮大
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拉开帷幕,为养老金市场带来体量庞大的新增资金,2015年底养老基金累计结余约3.8万亿元,预计起步阶段将有4000-6000亿元委托机构投资。
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自2004年市场化运作以来取得了较快发展,2015年底资产规模达到9526亿元;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也于2015年建立,近期在京中央机关职业年金将率先启动,全国职业年金每年预计新增缴费1000亿元左右。
第三支柱商业年金发展迅速,2014年保险公司商业年金保费收入2822亿元,保额达到1.44万亿元,2001-2014年保费收入年均增长17%。同时,个人税延养老保险抓紧推进中,有望年内取得重要进展。
除此之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自2000年设立以来,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资产规模由成立之初的200亿元跃升至2015年底的1.9万亿元,增长超过90倍。
(二)令人瞩目的增速
尽管目前养老金资产规模与公募基金存在一定差距,但从市场增速来看,受益于持续稳定的新增资金以及相对稳健的资产运作,养老金资产展现出更加积极的上升势头。2007-2015年,企业年金基金年均增速达到25.8%,全国社保基金年均增速也达到20.4%;但同期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年均增速仅为12.5%,明显落后于养老金资产增速。今年第一季度随着资本市场下行,公募基金资产规模也由2015年底的8.4万亿快速缩水至7.8万亿。
(三)稳健回报
2015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业绩达到15.14%,成立以来年均收益率达到8.8%,超过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6.47个百分点,全面跑赢通货膨胀,其2008-2015年累计收益率达到66.26%,显著超越同期股票型基金(含指数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累计收益。企业年金2015年投资业绩也达到9.88%,2008-2015年累计收益率达到43%,同时业绩波动率仅为4.09%,投资业绩超越股票型基金的同时,投资回报的稳健程度也明显好于股票型、混合型以及债券型公募基金。
二、养老金投资的核心理念
养老金投资必须深刻理解养老金投资的终极目标,那就是为国家、社会与个人积累养老财富,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努力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的共同梦想。对于养老金投资终极目标的充分认识最终提炼形成养老金投资的核心理念。
(一)“客户需求导向”与“客户利益导引”的有机结合
养老金投资的本质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必须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努力实现受益人利益最大化。具体来说,要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是关注生命周期、风险与收益需求的演变。养老金与生命周期具有天然的匹配性。每个人在生命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风险偏好和收益需求,养老金投资贯穿投资者职业生涯的几十年时间,其间可以通过多元化的专业投资组合,根据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风险偏好,动态调整养老金的资产配置,实现投资者利益的最大化。
二是发掘长期复利的投资价值。养老金很重要的一项投资理念在于资金的长期复利增长,由于采取复利计息,养老金长期投资的收益相当可观,是个人养老财富积累的重要实现方式。因此,养老金投资要努力确保获得正收益,通过持续不断的复利滚存,在几十年跨度的较长周期内获得价值增长。
三是追求风险调整后的投资收益率。养老金天然具有风险厌恶属性,养老金投资需要在确定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前提下,在各类风险资产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进而有效控制养老金投资的总体风险,实现在可承受风险水平之下的收益最大化。
四是对企业行使个人选择权的代理人矛盾进行疏导。个人选择权是养老金投资管理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制度中,企业统一决策机制承担了相当大的代理责任,这对养老金长期资产配置提出更大挑战。为此,养老金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提供有特色、多元化的个人产品,吸引不同年龄段、风险偏好和收益期望的客户需求,积极引导个人选择权的探索实践。
(二)坚守“追求绝对收益基础上的相对收益”的投资原则
养老金的长期资金属性和信托责任要求决定了“追求绝对收益基础上的相对收益”的投资原则。养老金作为老百姓“养命钱”的这一资金特质决定了既需要确保其获得稳定的绝对收益率,实现保值,也要努力战胜通胀,获得增值。养老金的投资运作不能够单纯基于风险性资产的操作能力追求短期的相对的高收益,这种模式蕴含很大的潜在风险敞口和大幅的收益率回撤,已经在数次股债双杀和短期大幅波动的市场下遭遇了激烈挑战和投资者的质疑。因此,养老金投资必须基于“追求绝对收益基础上的相对收益”的投资原则,正确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一是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之间的关系。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是相互矛盾而又辩证统一的,绝对收益是养老金投资的根本,相对收益是补充。在一定的收益期内,首先要取得绝对收益,在绝对收益基础上再与市场同类组合的相对指数进行比较,与市场整体平均水平进行比较,进而追求平稳、可持续的相对收益。
二是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的关系。养老金投资一方面要考虑长期稳定收益,另一方面不能因为重视长期投资而忽视短期市场波动,尤其不能忽视短期内较大的下跌风险,需兼顾到每一年以及每个委托期的收益。为此,必须安排好跨周期的资产配置,争取依据对于未来三到五年市场状况的判断进行资产配置,尤其控制好权益资产比例。
三是投资收益和风险控制的关系。风险与收益总是相伴相生,忽视风险一味追求收益,或者放弃收益单纯规避风险都不可取。确保养老金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平衡要更加关注风险管理,尤其是对下行波动的控制。在投资管理过程中,通过绝对收益基准、本金安全、风险容忍度与止损点“三道防线”的严格风险控制来防范养老金资产净值大幅下行的风险。
(三)优化投资、研究、风控三方的互动机制
养老金投资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投资、研究、风控三个维度有机互动,从不同环节着手把控,共同实现投资目标。
首先,实现投资与研究的充分互动。养老金投资管理应当具备宏观策略研究和跨周期资产配置能力,以系统化、多维度、数量化的投资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型,注重跨周期基本面研究,注重全球视野下资产配置,为资产配置提供前瞻、严谨、灵活、风险可控的的决策依据。为此,养老金投资部门和研究部门需要开展多方面的合作与互动,促进投资管理能力与效率的提升,包括开展宏观分析、行业研究、协同调研、数据分析、研究报告、策略交流等,实现内外部投研资源共享。
其次,形成投资与风控的有机互动。
一是建立矩阵式的风险管理架构。横向形成“业务部门-风控部门-审计部门”的“三道防线”,一道道把控养老金投资风险;纵向形成“董事会-专业委员会-执行部门”的“三个层次”,以董事会对养老金投资风险管理负最终责任为起点,逐层落实风控职责。
二是建立全程参与的投资风险管理流程。围绕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的风险监控评价体系,对养老金投资进行全程监督。
三是不局限于投资环节的市场风险,建立覆盖各种风险类型以及各类业务领域与工作流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横向覆盖市场风险、系统风险、政策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各类风险;纵向涵盖企业年金业务、养老保障业务、保险资管业务等不同业务领域,以及养老金受托管理、账户管理、投资管理、产品开发、系统开发、运营保障、公司治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印章管理、档案管理等各个工作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