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背景下的养老金融展望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成立五周年年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承办,新浪财经在线同步直播。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女士的主旨演讲题目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共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中国梦”。她结合基金业服务养老金的经验,认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一是实现“有所养”,要充分发挥投资管理的作用。为此,需要转变投资理念、完善投资运营模式。二是实现“有所依”,要全面推进个人养老金体系的建设。具体而言,需要从做好投资者教育、做好专业投资、做好全流程客户服务等方面做好投资。三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中国梦的共筑,需要养老金体系化的持续推进。制度的推进要在实践中完善,需要养老金工作者们的持续长期努力。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来到养老金融50人论坛2020年度峰会。论坛自2015年12月9日成立至今已走过五周年,五年间,基金业协会和基金行业一起,同养老金融50人论坛并肩奋战、相互影响、共同成长。在此,我谨代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对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董老师和论坛在这五年间为养老事业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都在不断经历新的考验,但同时,各项工作并没有停滞不前,依然在持续推进,不断发展。如今正值我国十三五收官与十四五开局之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新时代的国家发展战略,养老金工作者们的长期呼吁和工作进展得到了国家的认可。那么究竟该如何“积极应对”养老这件事呢?从基金业的视角出发,我认为:一是要实现“有所养”,让老百姓有足够的养老金;二是要实现“有所依”,就是依靠养老金体系的建立。今天,结合20年来基金业服务养老金的经验,我在这里谈三点思考:
一、 实现“有所养”,要充分发挥投资管理的作用
说起20年来基金业服务养老金的经验,一定离不开社保基金。社保基金2000年建立,先后于2002年、2004年和2010年进行三批选秀,遴选了18家投资管理人,其中有16家是基金公司。社保基金综合考虑公司治理、长期投资业绩、风控能力、投研团队实力等因素,对投资管理人的选拔标准和考核要求,体现其对于投资专业的重视程度。
社保基金自身的投资实践,以及多年来对基金业的支持和指导,彰显出投资管理的重要作用,刚才向京主任专门谈了投资管理体系的建设。一是投资收益已成为养老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成立之初管理的几百亿资产,到2019年末社保基金管理资产超过2.63万亿,其中投资收益占比将近一半(约1.25万亿);二是由于没有流动性支付压力,投资收益不断滚存再投资,通过复利效应,取得了8.14%的年均投资收益率;三是社保基金自身的实践证明,通过专业的投资架构和分工、严守投资纪律,以及长期理念,才能真正获得好收益。20年来社保基金在带领基金业共同成长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正向互动,引导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培育一批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树立了长期、价值的投资文化。
截至2019年末,约有5.3万亿元的养老金已经开启了投资运作,其中基金行业管理了2.4万亿元。我们看到最新的数据,目前基金行业已经管理了超过3万亿的养老金资产。管了这么多的钱,如何能够充分发挥投资管理的作用,我觉得关键在于要加强研究,完善投资运营的模式。具体来看,投资理念方面,一是要打破以“既要保本又要高收益”为投资目标的错误观念;二是根植长期理念,养老金投资要重点关注长期的保值增值;三是要支持管理人开展专业化投资。投资运营方面,一是要建立养老金投资的个人选择权,其实有一些企业(例如证券公司里的银河证券、基金公司里的华夏基金)已经在企业年金的个人选择权方面开展尝试,取得了良好成效;二是要构建成熟的资产配置体系,受托人和管理人各司其职,合理拓宽投资范围,让资产配置能够发挥实效;三是要建立市场化机制,吸纳境内外更多优秀的投资管理人为我国养老金投资服务,由市场优胜劣汰。
二、 实现“有所依”,要全面推进个人养老金体系的建设
养老金体系的建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需要国家推出制度,帮助老百姓做好养老准备。协会过去5年的努力,虽然遭遇过许多困难,但值得肯定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达成了三点最重要的共识,并且是基于专业而非行业利益形成的共识:一是坚持账户制,让税收递延的政策不是给某一类产品,而是真正惠及到每一个个人;二是将公募基金这一标准化且适合百姓理财的金融工具纳入第三支柱的投资范围,给老百姓提供优质的产品;三是坚持入口开放,让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需要,到各类基金销售机构参与个人养老金的投资。
在这里,我们也再次呼吁政策尽快推出,让大家都能够在一个对的大环境里,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挑选适合自己的管理人或者平台,做好养老财务储备和规划。
面对不会自己挑选产品和服务的小白投资者,我们还做了一件事,就是推出了养老FOF,就是我们的养老目标基金。当初推出的初衷是希望基金业能够有一类承接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产品。时至今日,我们可以很有底气的说,养老FOF不仅是一类产品,而是开启了基金业服务个人养老金的大时代。基于个人养老金的投资属性,养老FOF有4个特征:一是长期性,鼓励长期持有、长期投资、长期考核;二是以资产配置为核心,通过资产配置和风险控制,降低组合波动;三是重视发挥权益投资对增值的作用;四是充分考虑投资者的年龄、预期寿命、风险承受能力等适当性因素,将合适的产品设计给适合的投资者。正是这4个特点,决定了它能够精准匹配老百姓的养老需求,是适合大众的养老理财工具。
经过两年的投资运作,养老FOF目前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全市场共成立100只养老FOF,在没有税收优惠政策的情况下,规模超过516亿元,总客户数超过170万户,几乎全部为个人投资者。同时,养老FOF初步实现了保值增值效果。截至2020年11月末,全市场已经开展投资运作1年以上的62只养老FOF,多达54只跑赢基准,占比87%,近1年平均收益率达到22%。此外,养老FOF在实现可观收益的同时,很好地控制了回撤。投资运作满1年的养老FOF,近一年平均最大回撤在-7.9%,相较全市场混合型基金平均最大回撤的-14.29%,低了一半,表现相对稳健。所以,我们一直说养老FOF能够在获得长期收益的情况下,有效控制组合波动,降低回撤,提升投资体验。
在此,我们希望管理人能够继续做好投资,母基金层面要注重资产配置结构的稳定、投资纪律的执行和风险管理的控制水平,子基金层面要保证底层资产的优质和稳定性。销售机构也要不断地积累经验,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具体来看,一是要持续做投资者教育,帮助个人正确认识养老金,尽早开始做准备;二是做好专业投资,帮助个人做好资金规划、资产配置和权益投资;三是持续做好缴费、投资、领取环节的全流程客户服务,坚持长期投资。
三、“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中国梦,需要体系化的持续推进
当前,全力推进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已成为各界共识。制度的建立难以一蹴而就,如何扎实推进、取得实效,需要大家持之以恒的去做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做正确的事。
为什么我们在推出政策的前期,要一直呼吁借鉴境外成功经验,就是要避免犯别人犯的错误。从全球经验看,各类养老金的制度定位不同,决定了运营模式的差异。例如,基本养老金是国家兜底、集中管理的,因为它需要保证国民基本的退休生活水平,由于现收现付制,具有代际支付的功能,因此需要国家进行统筹管理和投资。而第三支柱,由于是个人自主承担投资决策和风险,资金也是在个人账户内积累的,所以是最市场化的养老金制度。
因此,要避免不同养老金制度发挥一样的作用(比如都要国家来承担兜底保障),造成制度成本的增加和浪费。各个支柱应该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缺失,这样综合起来才是对老百姓最充足的一个保障。
二是制度的推进要在实践中完善。
养老金制度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制度,牵涉面广,部际协调难度大,难以一步到位。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虽然前期发展比较缓慢,但是十年来也形成了1.8万亿元的规模,近两年受益于年金缴费比例提高与资本市场持续向好,年金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同时,也为我国推出职业年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所以说没有一出来就完美的政策,要在核心问题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尽快推出,在实践中完善。
政策虽然没出,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有些地区已经开始先试先行,有些地区在养老金制度建立上探索了很多新的模式。例如,海南省将全省纳入养老金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先期实施范围,并且在灵活就业人群参加失业保险新模式、建立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企业养老保险补助资金支持力度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另外,还探索建立企业年金自动加入的机制。
三是需要养老金工作者们的持续长期努力。
这五年来,我在很多场合都说,我有一个梦想,养老金就是我的梦想。5年来,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我们做的工作得到了很多同路人的认可,渐渐变成了现实。在这个过程中,我很感动,看到我们这些有同样理想的、同样认真的人,抽出了很多工作之余的时间、周末的时间,在各种平台上去讨论养老金这件事,去潜心做研究,以做公益做慈善的心去做这件暂时看来投入大,回报还没有那么大的事情。
养老金这件事情很难,是一个从无到有、不断论证推进的过程,一起共渡五周年更是来之不易的缘分。在这里,再次感谢能有50人论坛这样的平台把我们这些有同样理想的人聚到一起,协会也很感恩在资产管理行业的大时代里,能够参与这件关系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大事件,也感谢论坛一直以来对协会的信任。我们会努力继续和大家一起,和董老师一起坚持去做对的事情,未来不断努力前行,一起去实现我们的梦想。今天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