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对于整个养老金行业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正式出台,职业年金即将落地,第三支柱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计划也面临启动,标志着养老金体系市场化投资大幕准备开启。
首先,我们建议在养老体系设计中增加金融机构提供的丰富投资产品,并放开个人选择权,向客户提供养老金投资产品。
目前制约我国居民养老储蓄、养老金资产配置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面上能够对接居民养老需求的产品还较为稀缺,同时居民也缺乏养老金方面相关的投资者教育。我们最近对美国养老金市场上的重要角色——目标日期基金(Target Date Funds,简称“TDF”,又称生命周期基金Life cycle Funds)进行研究,这类产品最开始是1993年产生的,后来1996年在美国开始大面积应用,目前美国大约1/4到1/3的养老金来自生命周期基金。以美国普信集团的生命周期基金产品为例,2035、2040、2045等几只到期日不同的基金,3年平均收益率均超过了9%。此类产品在我国尚属空白,如果在放开个人选择权的情况下,将该类产品在国内进行推广,互联网是最便捷的渠道。除了触手可及的便捷性之外,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出客户的投资偏好与风险承受水平,以此为依据指引投资者自己选择最适合的产品,既可以大幅度提高投资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培养投资者自主投资、自担风险的意识。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段来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好更便捷的养老运营与客户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养老服务可以更方便、快捷,不会再出现像现在这样在银行领取养老金排大队、想知道年金账户余额只能等待月度、季度对账单等情况。未来将养老服务植入手机APP后,居民就能够极其便捷的进行个人养老储蓄产品选择、申购、养老金账户余额、投资收益查询、养老金理财投资知识的学习、退休养老金的运用、取现等等。从运营服务角度来看,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了中国13亿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了8亿人。要提供快速、便捷、高频的服务对IT系统的运算能力和后台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第三,互联网同样能够助力“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
“医养结合”指的不仅仅是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一体化,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也可以做到养老账户和医疗账户的互通转换。账户信息记录可以永久保存,老人在不同医院、不同养老机构的登记信息、就医记录进行统一归档,不会因老人的机构选择、地区变化而造成历史信息的丢失。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老人历史的就医等信息进行分析,借助整个互联网平台,调动全国最好的医疗资源,给老人提出最优的就医、用药、养老方案。
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或者渠道,互联时代对人的行为以及商业模式都有着颠覆性的影响。我们希望借助“互联网”战略春风,让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能应用于我国养老事业,让广大百姓享受到极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