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第三届清华五道口·宁波巨灾保险研讨会在宁波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宁波市人民政府指导,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实施领导小组主办,富邦产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富邦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协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宁波国家保险发展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

高质量发展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二十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应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以人民福祉为最大利益,大力发展巨灾保险,增强城市发展韧性,推进现代化治理。本次研讨会以“让保险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民生保障”为主题,邀请了来自银保监会、应急管理部的领导及业界嘉宾,研讨巨灾风险管理的实践探索等议题,推动运用保险机制创新灾害风险管理,建立多层次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助力国家推进共同富裕。
本次研讨会由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宣柏林、宁波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谢月娣主持。会议伊始,原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金珊、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阳、富邦产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賴榮崇分别发表致辞。
图3:魏晨阳 图4:賴榮崇
原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表示,地方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应共同努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鼓励产品创新与服务优化,以理论促进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实现巨灾保险社会治理的持续发展。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金珊以宁波市多年的创新实践为例,指出应长期坚持巨灾保险的探索实践,在共同富裕中彰显保险元素。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阳认为,推动巨灾保险建设对我国意义重大,应建立多层次的风险分散渠道,丰富产品体系,加强科技赋能,提升民生意识,多主体协同提升巨灾保险的保障能力。富邦产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賴榮崇以海峡两岸的保险行业创新实践为例,指出面对全球重大自然与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保险行业对实现社会稳定发展和永续经营意义重大。
应急管理部、宁波市应急管理局、上海保险交易所、中国财产再保险、富邦产险、太保产险、四象科技等机构的领导与嘉宾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

应急管理部综合风险监测预警中心主任郭桂祯立足灾害风险评价,分享了中心针对洪涝、干旱、台风等灾害的研究方法与全国各地区的分析结果。指出目前我国各地区情况差异较大,农业风险与费率不对等问题突出。加强基于风险水平的农业保险费率研究,加强科技投入,用更加科学、成熟的技术进行精细化的灾情分析,实施差异化的费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宁波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张洪成表示,公共巨灾保险具有制度的公共属性、科技属性、救助属性和金融属性四大属性。公共巨灾保险诠释了新时期政府职能的转变,体现了政府和市场的有效合作。多年来,宁波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公共巨灾保险实践道路,未来将继续以二十大提出的要求为明确目标,与社会各界共同探索公共巨灾保险的深入发展。

上海保交所保险事业部总经理助理邹婧报告了巨灾保险共同体运营平台自上线以来的运行情况和近期工作。实践表明,保险能够有效进行自然灾害救助,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实现共同富裕。未来,巨灾保险的保障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应关注巨灾保险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推动巨灾保险立法,建立健全以巨灾保险为纽带的巨灾风险管理生态圈。保交所也将发挥金融基础设施功能作用,支持巨灾保险高质量发展。

中国财产再保险副总经理王忠曜指出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愈发严重的灾害损失威胁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年来,我国商业领域和政策性巨灾保险保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再保险也积极致力于巨灾保险建设,为保障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巨灾保险仍存在制度基础薄弱、保障水平较低、社会治理功效不足、对次生灾害认识不够等问题。未来应同时推动城市和农村保障体系建设,让更加深入、广泛、优质巨灾风险管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

富邦产险公司(台北)损害防阻暨劳工安全卫生部部长王宏远分享了富邦产险的地震模型等应用案例,表示面对近年来全球天灾损失风险的向上趋势和经济社会的诸多风险,保险业应有所作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借助科学与工程技术,建立巨灾模型进行评估,落实在防灾防损中的历史角色。

宁波保险行业协会会长、太保产险宁波分公司总经理毛俊嵘认为,风险与城市共生,面对自然灾害与公共安全问题,巨灾保险是现代城市的刚需。多年来,宁波探索出了灾前防、灾中救、灾后赔的公共巨灾保险样本,并进行了小微企业财产保险等多项政策性巨灾保险的大胆尝试,积极引导泛巨灾类保险保障,通过应用前沿工具、引入国际风控技术、建立主动防灾机制不断深化“保险+服务”的巨灾保障。未来,宁波仍将坚持“止灾于日常”,通过政府、企业、群众多方努力,建设韧性城市。

四象科技首席市场官刘雨婷分享了遥感卫星技术在巨灾保险中的应用案例及其优势,指出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实现事前监测预警、事中救援支持、事后损失评估,是巨灾保险中进行风险防范、数据收集、规避损失的良好手段。刘玉婷介绍了四象科技在巨灾保险中的参与经验及公司技术背景,期待与更多国内外巨灾保险相关主体合作,为防灾减灾的民生事业贡献科技力量。

圆桌讨论环节,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朱俊生老师就下一阶段宁波巨灾保险如何更好促进城市管理韧性提出了建立更加紧密的政企关系、发挥社会救助在体系创新中的作用、建立综合性的数据共享平台三点建议。富邦产险公司(台北)损害防阻暨劳工安全卫生部部长王宏远就如何实现更加精准的风险评估与保费定价表示,实践中,富邦产险在参考历史记录,使用巨灾模型的同时,通过与客户进行数据共享、提高数据数量和精确度、根据实际结果差异及时调整模型等方式增强精确度。
本次研讨会上,监管部门、保险行业、学界代表从不同角度对保险如何推动共同富裕展开了丰富的讨论,对于世纪疫情之下创新运用保险机制提升灾害风险管控的成效提出了全新思路。未来,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加强分析研究,不断创新突破,将研究成果积极应用于实践,使研究与实践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成为理论权威、实践先锋,为中国巨灾风险分散提供有效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