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家观点 > 专家观点 > 正文

李珍:养老金水平折射低门槛隐忧

来源:中国社保网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15-12-07  阅读次数: 次

缴费年限和基数以及个人账户基金收益率

——“三低”的隐患

主持人:今年以来,持续攀升的物价以及居高不下的通胀预期,让人们越来越担心工资收入的购买力。而对于退休人员来说,在物价走高的背景下,很关心自己的养老金水平。

李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十几年来,为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通过调研以及定性研究,我现在有一种担忧,随着制度的成熟,越来越多的 “中人”和 “新人”进入退休行列,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结构和参量对养老金水平的影响作用加深,养老金收入对社平工资替代率会进一步下降。而相当数量的退休人员面对物价上涨,养老收入不足的问题会逐步显现。

制度规定缴费工资的下限和上限分别为当地上年社平工资的60%和300%,获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虽然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支撑,但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一个事实是:选择最低缴费基数以及最低缴费年限15年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非正式部门的就业人员如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不管是企业还是职工个人,都乐于选择制度的最低门槛,甚至在正式部门工作的部分参保人员也会做这样的选择。

今年是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38号文)计发养老金的第一年,是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第15年,也是部分缴费15年且达到退休年龄的 “新人”进入退休状态的第一年。按38号文的计发办法,基础养老金更多受个人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的影响,多缴多得、少缴少得。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水平取决于许多因素,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基金收益率以及退休年龄。因为退休年龄与个人账户基金的月除数有关,因此,个人账户收入影响指标除记息率外,即使不考虑缴费年限和基数,也还有一个月除数的问题。38号文的计发办法用了更大的月除数,男性为139个月,女干部为175个月,女性职工为190个月。账户积累相同的情况下,退休年龄越低则月除数越大,月除数越大则个人账户养老金越少。按照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所有人的月除数为120个月,所以,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对高一点。因此,在现有制度规定下,那些选择最低缴费年限和最低缴费基数的参保者会发现,他们的养老金收入会不足。

主持人:请解释一下在您的研究中 “结构和参量”的具体含义。您担心养老金收入下降的依据是什么?

李珍:制度结构指的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构架,退休后我们从社会统筹部分获得基础养老金,从个人账户获得个人账户养老金;参量指的是个人账户资金的利息率、缴费工资的基数、获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退休年龄和个人账户的月除数等。

按照制度规定,个人账户基金的收益率只能按银行一年期利率记息。个人账户基金是长期资金,我们很容易观察到当通货膨胀率高于个人账户收益率时,个人账户资金是贬值的。如果让个人账户发挥预期作用,个人账户收益率要与工资增长率同步增长才行。但是从1997年-2009年的数据表明,其间社平工资增长率为16%,而同期银行利息率仅为2.9%。个人账户资金的积累相对于快速增长的社平工资会越来越小,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保障水平也会越来越显不足。这是我说的制度结构问题。严格来说,不是制度结构出了问题,而是个人账户收益率低下使退休收入比预期降低而成为问题。

主持人:不断完善职工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说是38号文的主要精神之一。比如,明确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办法,缴费每满1年多发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目的也是鼓励职工多积累个人账户的资金。您说的这一现象,是否因为激励效果没有发挥出来?

李珍:制度设计的本意是想激励参保人多缴多得,但效果可能偏离最初的愿望。我们先说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是由社会统筹部分发放的,资金的来源是企业缴纳的费用,受益人是退休人员而义务人则是企业。如果可以选择,有多少企业愿意选择较大的缴费基数和较长的缴费年限呢?再说,目前的劳动关系下,人员流动性大,很多人与最初的工作单位可能维持不了15年甚至更长的劳动关系就跳槽了。企业有什么动力为那些不断流动的员工持续且高基数缴费?再说个人账户,按理说个人账户应该足够激励参保人多多缴费。但是由于个人账户基金的收益率低下,不能保值增值,甚至是贬值,参保人在缴费15年后选择停止缴费是自然的和理性的一种选择。相反,对那些低收入人群,停止缴费省下的工资的8%用于即期消费带来的效用,比以低利率积累的养老金在未来的效用大得多。人人心里都有一本账。

抬高门槛 统账分离

——“两难”的选择

主持人:那么,为解决养老收入有可能不足的问题,您的解决思路是什么?

李珍:调整现有制度的结构和参量。部分人口保障不足是现有制度结构和参量安排的必然结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调整制度结构和参量入手。

调整制度结构,提高个人账户制度的效率。设计个人账户的本意一是激励劳动者参保,提高制度覆盖率,一是想通过个人账户资金的积累应对老龄化。积累式的个人账户有效性的标准就是,资金的收益率能够赶得上或高于工资增长率,使职工未来养老金的现值会等于或大于缴费费用的现值,且能提供有效的保障水平,这时制度就是有效的;相反,如果账户的收益率低于工资增长率,则制度是无效的。收益率与工资增长率之间的差距越大则制度越无效,通俗地说就是个人账户上的积累相对于社平工资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不能提供有效的保障。

主持人: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度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保证个人账户资金收益率大于工资增长率,是否困难很大?

李珍:从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至2009年的数据看,中国工资年均增长率为16%,这就意味着个人账户的收益率要达到16%,制度才是有效的,这样的要求在考虑安全性原则的前提下几乎是不可及的。在城镇化完成之前,预测中国经济将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使强制性养老账户成为一个有效的制度。

反观荷兰和澳大利亚,职工企业年金也是积累制的,但这两个国家经济发展是稳态,经济增长率较低,工资增长率不高,在1%-3%之间。因此,个人账户资金的收益率高于工资增长率不是件太困难的事。

实践中,个人账户还远没有做实,出现了空账运行。那么,已经做实的资金要不要市场化运营?如果强调资金的名义安全,则只能按目前的政策规定存银行买国债,这样,个人账户的收益率肯定不能战胜工资增长率。如果市场化运营,个人账户是个人所有制,谁能对它的投资风险负责又是一个问题。在未来20年内,中国经济和工资高增长是比较确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账户资金的市场化运营也是非常难以保证效率的。

因此,我主张设立个人账户可采取自愿原则。自愿的原则可以使个人工资的8%利用得更加灵活和有效。同时,政府只对社会统筹部分负责,可使政府的责任边界更清晣。另外,不管个人账户是否从基本养老保险中分离出来,相关的市场化运营及其管理制度是必要的。尽管养老基金市场化运营有风险,但这是唯一可能使基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办法。

主持人:除了统账分离,在制度参量方面,您认为还有哪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养老金收入?

李珍:首先,我建议提高缴费基数下限。

其次,建议提高最低缴费年限至25年-30年。如果缴费基数为社平工资的100%,缴费年限提高到30年,则仅基础养老金就可达到社会平均工资的30%。提高最低缴费年限不仅有利于个人养老收入的提高,对制度赡养率的改善和财务平衡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能观察到的国家中,除美国缴费年限较短外,很多国家规定都很长,例如法国规定公务员为37.5年,私人部门的雇员为40年。

再其次,我建议提高退休年龄。提高退休年龄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我们现在必须正视它。中国人口预期寿命从40多岁延长到70多岁,但近60年来退休年龄一直没有相应提高。提高退休年龄说到底是利益分配的问题,目前对是否提高退休年龄有截然相反的意见。退休年龄高或者是低无所谓对错,只是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而已。

主持人:广覆盖、保基本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坚持的方针,提高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必然会对覆盖速度产生影响吧?

李珍:基本养老保险 “保基本”的原则是完全正确的,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不过,我们发现制度在走向广覆盖的同时离保基本越来越远,并且财务的可持续压力越来越大。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广覆盖和保基本以及可持续之间是有冲突的,我认为需要重新选择。


上一篇: 董克用: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下一篇: 姚余栋:超老龄社会 可能引发社会资产价格波动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