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家观点 > 专家观点 > 正文

苏罡:加快推动我国的养老金融业发展势在必行

来源:和讯网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15-12-09  阅读次数: 次

12月9日,“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主办,华夏经济学研究发展基金会、天弘基金、北京瑞晖丽泽资本、《当代金融家》、《华夏时报》、中航国际交流中心、长江养老保险、建信养老金管理联合协办,据悉,论坛由国内外学界、实业界具有较强学术功底和社会影响力的成员组成,立足于打造养老金融领域具有高学术品味和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以下长江养老保险党委书记、总裁苏罡演讲实录:

苏罡:尊敬的胡部长,洪董事长,贾院长,董教授,姚所长,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各位业界的同仁,今天是中国养老金融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重要的日子,非常荣幸能够作为一家养老资产管理机构的代表,以发起方的身份参与和见证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的成立,这将是行业内具有创新和前瞻意义的一大盛事,对于推动中国养老金融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此,我首先要感谢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董教授,以及各位专业人士为搭建这样一个优秀的养老金融学术研究平台所做出的努力。大家知道,养老跟金融之间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举例来说,在养老制度的设计中,当前缴费与未来权益关系的设计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关键点,而这样一个关键点恰恰体现了我们金融体系设计中如何实现财富跟时间价值之间的转换问题,实际上养老跟金融是有本质的一致性的。借此机会,我们将立于养老资产管理机构的角度,结合长江在养老金管理方面的一些实践和体会,就如何更好的推动中国养老金融业的发展与大家分享和交流几点看法。

第一,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加快推动我国的养老金融业发展势在必行。总的来看,我国正在全面的推进和深化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十八大的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都明确的提出要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尤其2015年是养老金融业具有突破意义的一年,职业年金的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职业年金市场化运作的确定,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政策的即将出台,以及国家连续发布支持鼓励发展养老产业的文件法规,都将使整个养老金融市场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宽。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我国的养老金融业发展仍旧面对诸多的问题,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的三支柱发展极为不均衡,第一支柱相对完善,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规模很小,职业年金刚刚起步,第三支部的信托型个人养老账户尚未建立,养老金储备严重不足,截至去年底我国的养老金积累规模合计起来仅有5.4万亿,仅占GDP8%,人均3300块,相比之下美国的养老金积累规模达到24.7万亿美元,占GDP145%,相当于人均储备55万人民币,可见差距之大。养老金市场化运作的程度低,投资产品稀缺,投资收益对养老金的积累贡献举足轻重,但是国内的企业年金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储备基金才刚刚实现,市场化运营没有太长的时间,企业年金基金投资中的反应长期收益的投资产品依然稀缺,市场供求明显失衡,无论满足养老基金长期投资和稳定收益目标。

养老金融服务的发展也十分滞后,在我国针对老年人的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金融服务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持续可行的业务模式。

第二,要进一步的发挥专业的养老资产管理机构在养老金融业绩法中的价值,提升养老金融服务的供给能力,丰富供给侧改革的创新。设备,要突出养老金的金融服务功能,将管理养老金资产和服务社会发展的功能紧密结合,完善社会治理机制和促进经济的提质增效。

在国际上,养老资产管理机构是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长期的机构投资者,具有丰富的长期的资金管理经验和优势。在我国,养老资产管理机构近年来一直在力图创新资产配置和扩大投资管理的范围,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养老金资产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新兴战略发展,为实现养老金投资分享经济增长和改革的红利做出了一定的积极贡献。以长江养老为例,我们积极的参与养老资产管理与民生工程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取得了诸多的创新突破,比如国内首个企业年金的结核性计划,首个企业年金投资公共租赁房的债券融资产品,以及首支企业年金投资股权计划的中石油管道项目等,这些都对推动养老资产管理服务与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结合,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在目前的经济新常态下,民生基础设施的建设,国资、国企改革,产业结构的升级,资本的海外输出,这一系列的市场机遇都会为养老资产机构服务于实体经济和社会管理打开更广阔的空间,而积极稳健的投资回报又会激励我们这些社会机构的成员推出更加多元化的产品和更专业化的服务,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路径。

国家正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充分发挥养老资产管理机构的专业价值,使他们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职业年金在内的广义的养老金的资产管理,有助于从金融服务的供给端发挥养老金作为资本市场稳定器的作用,推动养老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提高养老资产投资运作体系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加快中国社会养老财富的持续积累,促进内需和消费,更好的实现金融服务民生,服务社会发展。

对于养老资产管理机构来说,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养老资产管理机构要发挥我们牌照多,专业强的优势,把过去从专注于仅仅为企业客户提供企业年金管理服务扩展到向企业客户、政府机构提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基本养老保险的投资管理服务,并且向机构和个人提供另类投资、个人和团体养老保障、资金的专户委托、资产管理产品等多元化、多层次的管理服务,积极的开发针对不同客户的养老金融产品。同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面对政府、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不同需求,结合传统渠道和互联网渠道实现各类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快速发展,给客户更多的选择,更好的品质,更便捷、高效的体验。

此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开拓衍生与增值服务的广阔空间,以老年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把养老的资产管理与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等产业相衔接,形成资产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全产业链。

最后,作为养老的资产管理的机构必须要坚守养老金事业诚信负责,受益人至上的核心价值观,培育良好的养老金投资文化和专业文化,养老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基于养老金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更加专业专注的机构从事相关的管理。在投资管理中强调责任投资,形成专业、勤勉尽责的文化,作为一家完全致力于信托型业务模式的专业的养老资产管理机构,长江养老在过去8年中汇聚了金融行业的优秀人才,倡导以老为尊,勤勉尽责专业审慎的文化,打造了一支专注于养老金管理的准也队伍,形成养老金管理的稳健投资风格,我们要坚持理解客户需求,形成受益人利益至上,长期稳健,本金安全,风险可控等投资理念文化,根据养老金资产的长期资金特性,在投资管理过程中坚持客户导向和绝对可靠,把握好资产与负债的匹配,做好动态资产配置,使委托、受托、投管三者形成良性的互动,平衡好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当然我也必须高度重视投资者的教育,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让委托人更加全面、科学的认识养老金的投资,客观、理性的看待投资业绩,通过宣传和引导把具有养老金特征的投资理念和文化形成我们整个行业的共识,推动规范科学的管理养老金资产,推动整个养老金金融行业的一个发展。

作为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的发起方和成员,我对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充满期待,也对中国养老金融业未来的广阔空间充满了信心。古人云“学成文武艺,获与帝王家(音)”,我们作为金融专业人士应该是学成文武艺,获与百姓家,养老金融的发展正能体现金融业应有的情怀和情感。我衷心的希望50人论坛这样一个新型养老金融智库和平台能够发挥我们的引领作用,通过政界、学界、业界等各个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在参与中国养老金融体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中国梦,为中华民族谋福祉,谋福利,谢谢大家。


上一篇: 李哲平:当前养老金融与我国庞大的养老产业需求不匹配

下一篇: 王金晖:养老金投资管理亟待改革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