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家观点 > 专家观点 > 正文

中国社科院郑秉文: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迎来新机遇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18-06-20  阅读次数: 次

6月8日,在中欧基金主办、中国基金报协办的“2018中欧基金养老金融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郑秉文同与会嘉宾分享了精彩观点。以《社保体系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新机遇、新问题与新时代》为主题,郑秉文指出,中国的养老金改革,尤其是养老金第三支柱改革的新机遇已经到来,而在机遇中也蕴藏着新的挑战。

新机遇:第三支柱建设迎来最佳时期

十九大以来,社保体系建设的利好消息不断传来。今年两会前夕,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政策出台时间之快,超出市场预期。两会期间,银保监会宣布“延税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方案”即将出台,并于5月1日正式在上海、福建、苏州三地试点;随后,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已开始对各类金融机构产生实质性影响,并利好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建设。

郑秉文表示,三大利好消息不期而遇,迎来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的最佳时期,更为多层次养老体系的改革和制度建设带来新的机遇。

新挑战:制度设计和创新必不可少

基金业该如何拥抱第三支柱养老金?关于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障的制度设计,郑秉文认为,应该让基金业和保险业相加共存,形成合力。基金业养老产品和保险业养老产品的“消费群体”,应该既分层又混合。

“我们的思维在转型过程中,正如国内市场需要打破刚兑,其实打破的不仅是刚兑本身,而是思维的固化。”他表示,正确理解的个人养老第三支柱,应该是每个公民建立一个享有税优的个人账户,而且该账户的管理应该是“契约型+信托型”、“投资型+保险型”。

郑秉文指出,目前基金业设计的养老产品本质上仍是公募基金,由投资者承担市场风险;而保险业大多数养老产品本质上仍是买断收益预期、无风险的保险。如何将这两类产品结合到同一账户,让广大民众能在同一个账户中自由配置资产,就需要制度的设计和创新。

在养老金三大支柱的整体构建上,他认为可以借助税收政策的力量,调整三大支柱未来的养老金供给占比尤为重要。“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个人账户平台,该平台不仅包含三大支柱的养老金,还应包括职业年金等。”

此外,郑秉文还指出,养老目标基金本质上还不是真正的TDF(目标日期基金),因为没有锁定投资期限,不能确定成为“长钱”,这与普通的公募区别不大。而要想锁定“日期”,国家需要以立法形式给予一定税优比例,并规定只有到达“退休日”才能领取。这与当下的“养老目标基金”还有一步之差,建议政府借助税务政策加以引导,让广大民众的投资行为更加长期化。

新时代:公募基金应有三大新追求

郑秉文认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新时代”有三大特征:第一,要建设“多层次”的社保体系。目前,社保体系主要是第一支柱在单打独斗,第二、第三支柱仍然薄弱甚至缺位;第二,需要构建资产社会。从历史经验来看,理想的社会应该是“资产社会”;第三,是要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这也是前两大特征的互动和反哺。

那么,在新时代的社保体系中,公募基金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郑秉文指出,公募基金应该有三方面的追求:首先,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上,公募基金应成为投资的社会基础设施,以促进经济增长。其二,为维持社会稳定,公募基金应成为资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三,为更好地建设资本市场,公募基金要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大类资产配置的主力军。

“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既是增加人民福祉的必由之路,也是“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的不二选择。郑秉文强调,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改革之路上,各方应齐心合力,提高投资收益率,服务多层次养老生态体系。


上一篇: 董登新:详解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三步走”方案

下一篇: 社保基金理事会王忠民:养老第三支柱需要减税和延税的政策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