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受邀参加本次致敬公募20年颁奖典礼并发表主题演讲。今天是公募基金行业一次盛会,我主要关注中国的养老金融问题,而公募基金恰恰是养老金融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参与主体之一,对促进我国养老金融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今年四月份,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标志着我国第三支柱个人税延养老金开始制度落地生根,为国民养老提供了新途径,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尽管目前试点只有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可以参与,但《试点通知》明确指出公募基金也将成为重要参与者。众所周知,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具备典型的投资属性,而且存续时间长、缴费稳定持续,是资产管理行业最为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简单谈下个人养老金对公募基金行业业态的影响,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第三支柱将重塑国民养老行为:从储蓄养老到投资养老。
众所周知我国储蓄率长期保持在50%左右,其中有中国人储蓄偏好的因素,但是这与我国养老保障体制不完善密切相关。与之相反,养老保障体系相对完善的国家储蓄率都比较低,2015年,德国国民储蓄率不到10%,法国约为8%,加拿大、美国、英国都在6%以内。以美国为例,其国民储蓄率下降与补充养老金建设基本同步:1974年美国颁布《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ERISA),第三支柱IRA计划出台;1978年美国《国内税收法》颁布,401k计划正式出台。随后美国养老金资产积累规模逐年增加,充裕的养老金资产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居民的储蓄意愿。2016年底美国三支柱养老金资产接近30万亿美元,是其当年GDP19.5万亿美元的1.5倍。而在此期间,美国个人储蓄率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1975年的约15%下降到2017年不到6%。可见,美国个人养老金推出以后,实现了国民储蓄养老到投资养老的过程。
从我国来看,从储蓄养老到投资养老的转变最早应该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实现。但是众所周知,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并没有赋予个人投资选择权,实质是单位代职工进行投资的过程,而参加职工仍然以传统的储蓄养老为主。但是,个人自主选择是个人税延养老金基本要素,因此,随着投资属性显著的第三支柱养老金发展,以基金为代表的资管产品将受到更多重视。
第二,个人养老金有助优化基金营销业态,培育长期稳定客户。
基金行业与保险、银行相比,直接获客能力薄弱,主要通过银行或者互联网等第三方渠道。但是,养老金第三支柱客户群体广泛,其中一部分是此前从未投资公募基金的群体,但是这部分人因为税收激励参加个税养老,就可能成为基金公司的直接客户。事实上,美国二战后婴儿潮一代(1946-1955)第一次购买基金平均年龄在36岁,大致在1980年代以后,即美国第二和第三支柱建立同期。而他们的下一代即1970-1980年代出生的人第一次购买基金平均年龄是25岁,基本就是参加工作最初几年,具体参与方式就是通过401k和IRA等养老金计划。也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参加工作之初通过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并获得收益,那么这些人收入增加,有了更多理财需求时,公募基金自然成为其理财首选工具,而且黏性很强。事实上,这正是美国公募基金成为国民主要投资工具的重要原因。因此,可以预见,我国基金行业参与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除了其本身带来的规模增量外,更重要的是,借助于该政策进行了国民的基金知识普及,扩大潜在的基民群体。而且这些人群的获得不依赖于第三方渠道,同时还是长期资金,且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基金行业最优质客户群体。
第三,个人养老金会分流现有公募基金客户,对市场格局会产生深远影响。
2017年底公募基金规模11.6万亿,非货币基金规模4.86万亿。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和余额宝等货币基金带动,基民人数大幅增长,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已经服务超6亿的投资人。尤其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普及和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的带动下,公募基金持有人数得以爆发式增加。从这个意义上讲,余额宝对国民进行了公募基金知识普及,也为基金行业参与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客观上进行了前期投资者教育。可以预见,如果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落地,公募基金的群众基础相比前几年要好。但是,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2016年的《基金个人投资者投资情况调查报告》,2015年基金投资者中30-40岁年龄段的投资者占比最高,达到25.5%,其次是30岁以下的投资者,占比达到22.8%。这两部分人群恰恰都是个人税延养老金参与的主力军,如果这些人群通过个人税延养老金账户以税前工资进行基金定投,享受税收优惠,那么必然减少其目前以税后收入投资基金的行为,而且第三支柱选择的产品与机构,也将对其其他的公募基金投资行为产生影响。可见,第三支柱长远来看,将对现有公募基金格局将产生较大影响。
第四,有助行业跳出“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怪圈。
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从开放式基金问世到2017年6月,偏股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6.18%,超出同期上证综指平均涨幅8.5个百分点;债券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为7.64%,超出3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4.9个百分点。但是京东金融的基民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仅有34.3%的基民实现正收益,0.5%盈亏持平,剩余的65.2%都是亏损。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基金投资者缺乏专业知识储备,把基金当做股票短期炒作,容易追涨杀跌。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有长达几十年持续缴费,相当于将政策引导变成长期定投资金,参与者可以从更长期视角进行投资,忽略短期资本市场波动,通过时间换空间来实现稳健良好收益。另一方面,随着养老目标日期基金、养老目标风险基金等专门养老型基金问世,也减少了参与者的资产配置困难和产品选择问题,也有助于减少参与者短期盲目操作。
第五,能为资本市场带来稳定长期资金,有利于价值投资理念落实。
公募基金规模容易随着市场波动变化:市场低迷时,投资者纷纷离场,或投身于银行理财等无风险产品。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中,由于税收优惠将其缴费长期锁定在养老账户中,不易撤出。同时随着资管新规推出,以往刚性兑付理财产品将不复存在。因此客观上有助于形成真正的长期资金,参与者对收益评价周期也将拉长。所以基金公司的规模波动和短期收益压力相对较小,有利于其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的落实。
因此,可以断言,以第三支柱为代表的养老金投资,将对国民理财习惯产生巨大影响,推动国民从储蓄养老到投资养老。而基金行业也将在此过程中,重塑行业格局,能够把握国民养老需求,发挥自身优势的机构,可能会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体来看,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是资产管理行业的蓝海,前景广阔。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基金行业应该树立长期眼光,将其作为战略发展方向,强化投研能力和产品布局,加大投资者教育,重视养老品牌建设,才可能将第三支柱发展转变为基金行业红利,实现两者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
以上是我的几点体会,这也是我们受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及胡晓义会长的委托,承担的《建立中国特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研究》课题部分研究成果,这项课题目前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也欢迎在座各位业界专家为课题贡献智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