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弘基金首席经济学家熊军:养老目标要放长远一些 跑赢CPI指标还不够】天弘基金首席经济学家熊军表示,要解决我国严峻的养老难题,不仅需要激发家庭和居民参加第三支柱,更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和各类金融机构、专业投资机构服务于家庭和居民财富积累的优势。而个人养老的目标应该放得更长远一些,要跑赢CPI指标还远远不够,也不应过度的考虑投资风险。
近日,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天弘基金等金融机构共同承办的《建立中国特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课题成果发布会暨第三支柱养老金理论与实践研讨会顺利召开。
天弘基金首席经济学家熊军作为参会嘉宾在会上进行主题演讲,他表示,要解决我国严峻的养老难题,不仅需要激发家庭和居民参加第三支柱,更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和各类金融机构、专业投资机构服务于家庭和居民财富积累的优势。而个人养老的目标应该放得更长远一些,要跑赢CPI指标还远远不够,也不应过度的考虑投资风险。
个人养老目标的实现需要资本市场积极参与
第三支柱是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摆在投资者面前的养老挑战也越发严峻,如何让投资者“优雅”地安享其晚年生活也是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一道难题。
熊军表示,要有效化解人口老龄化的冲击,改变当前落后的养老现状,不仅需要激发家庭和居民参加第三支柱,更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和各类金融机构、专业投资机构服务于家庭和居民财富积累的优势。
前者,近年来各金融机构迅速铺开投资者养老教育工作,已经有比较好的效果;而《建立中国特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课题成果的发布,无疑是给资本市场各个参与方对于“服务于家庭和居民财富积累”制度建设交上的一份满意答卷。
熊军认为,互联网金融是解决投资管理个性化需求最有效的手段,第三支柱养老也需要通过互联网技术为养老金投资者提供养老投顾服务,包括养老金计算器、风险测评等手段为用户提供养老金的建议,并通过养老组合的方式提高养老推荐、提高效率。
课题组提出在第三支柱建设的基础制度理念是实行账户制,熊军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他谈到:“这个账户不仅是记载了个人的基本信息、资产信息,也是一个进行个人资产配置的载体,实行账户制为专业机构服务于养老金投资的个别化需求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个人账户,个人养老这条路就走不通。”
第三支柱养老的目标不仅仅要跑赢CPI指数
长期以来,投资者对于养老金的认识都是将其看成是退休后的“养命钱”,所以对安全性看重比较多。熊军认为,投资者对于安全性的看重似乎有些过多,以至于大家更多地关注养老金投资的短期波动,而对长期收益低下所造成的资金积累不足等问题的考虑却不是很充分。
“很多人认为养老金投资的目标就是战胜CPI,实现保值增值,这几乎是大家已经形成的共识。事实上,我观察到这种观点与现实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说道这里,熊军给参会嘉宾举了一个生动且现实的例子。
有一位投资者在1988年的时候攒了1万元,相当于那个时间点上10年的工资,投资者想把这1万元攒下来为30年后的退休做准备。这位投资者同样非常关注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于是他把这1万元购买了某金融产品,年化回报率为5.5%。30年后,这位投资者如约领到了5万元,而此时的5万元仅仅相当于社会平均工资1年的工资。
问题出在哪里呢?熊军表示,投资者不应把养老简单地跟CPI挂钩:“假设30年后的退休,投资者是拿所积累的养老金在跟30年前的工资收入来服务。但是,如果投资者的养老金转换成可持续可支配的收入,跟30年前的可支配收入或工资收入相隔甚远,即便是战胜了CPI,还是达不到预期的养老目标。”
展望未来,熊军与参与嘉宾一起预测,对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经济体而言,经济增长的速度达到4.5%就已经是较高的水平,再加上2.5%的通货膨胀率,投资者要维持原本的生活需求,至少要保证其工资水平达到7%的增长率。
熊军谈到:“投资者进行资产管理,要达到7%以上的回报率,不配置30%至40%比例的股权资产根本无法轻易实现。在居民的各种财富中,养老金是期限最长、最具备抗风险能力的产品,而在金融领域,收益就是承担风险的补偿,如果说我们只想了稳定,不愿意承担风险,资产管理的长期收益必然会走低,这才是影响我们养老待遇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