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CAFF50)第6期养老金融会客厅节目顺利播出。本期节目围绕《美世CFA协会全球养老金指数——2021年中国报告》开展,邀请CAFF50秘书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董克用,美世中国副总裁、财富和投资业务总经理温易明,CFA Institute中国区总经理张一,CAFF50青年研究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施文凯,共同探讨全球养老金指数与中国养老金体系的得分情况和发展建议。
![1637656380840080.png 截屏2021-11-19 下午3.59.54.png](/__local/B/1B/DE/D5FCB6ACBACDC643BD25B6FFEEC_C1B293E2_1FC14.png?e=.png)
CAFF50青年研究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施文凯发表演讲
CAFF50青年研究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施文凯围绕“中国指数变化、国际比较与未来提升”发表主题发言。他指出,在2021年美世报告中,中国养老金体系是全球范围内进步幅度最大的体系,评分从2020年的D级上升到了今年的C级。这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致力于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努力密切相关。他从充足性、可持续性和完整性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中国近三年指数的变化情况,并与部分国家的指数得分情况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最后,他结合此次美世指数得分情况,认为中国养老金指数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路径的建议。
以下为发言实录:
董老师好,温总好,张总好,各位在线的朋友嘉宾,大家下午好。
刚才董老师已经介绍了养老金指数的背景,温总和张总介绍了美世全球报告的一些具体情况,下面我主要介绍一下中国养老金指数变化、国际比较以及未来提升方向的具体内容。
主要分成这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中国养老金指数的年度变化情况。从近三年数据看,中国内地在2021年美世CFA Institute全球养老金指数中的得分和排名相较过去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评分从2020年的D级(47.3)上升到了今年的C级(55.1),是全球范围内进步幅度最大的体系,一举超越日本和韩国等国家。这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致力于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努力密切相关,例如优化生育政策、研究实施逐步提高退休年龄、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等。
具体从三个指标的得分情况来看,首先是充足性方面。近三年充足性得分相对较为稳定,变化趋势与总体得分一致,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特征。其中,2019 年和2021年得分分别都在60分以上(分别为60.5与62.6),均位于C+等级;2020年得分为57.4,位于C等级。2020年分数下降的原因在于当年受疫情及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影响,我国养老金体系的净替代率及家庭储蓄率有所下降。随着国内复工复产有序落实,今年上述两项指标得分均有显著提高,带动了中国养老金体系充足性整体得分的提高。但在最低养老金水平标准的确定与调整、激励个人以收入流形式领取养老金等方面一直较低。
表1 2019-2021年中国在充足性分类指数中每个指标的得分
![1637656477529032.png 图片 1.png](/__local/7/55/32/8A9D547D887D4263D94287BCA1F_83EFE1B9_27797.png?e=.png)
注:各问题得分最低为0,最高为10。问题A11的第二问为2020年与2021年调查中新增,并将该题得分权重由1%调整为 2%,相应地,问题A8得分权重由4%下调至3%。
表1展示的是2019-2021年中国在充足性分类指数的得分情况。这里边标红的几个数字是2021年提升比较大的,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是“该地区的住房自有率”,中国得到了10分,需要说明的是住房自有率包括一种情况,就是比如这个人在城镇工作,但他在农村有住房,也属于是住房自有。这里提升最大的是A11这个选项,从前两年的0分提升到了5.0分,这主要是因为,这也是刚才董老师讲的,我们在跟美世多次的讨论合作中,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向美世反映了中国的一些实际情况,比如职工在带薪休产假的时候是可以继续缴纳私人养老保险,再比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以为没有工作报酬且需要照顾年幼子女的父母提供养老金缴费,这个指标是提升比较明显的。
在可持续性得分情况上, 中国近三年的可持续等级均位于D等级,但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由2019年的36.7分提高到2021年的43.5分。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的整体缴费水平有所提高,且随着新业态出现与老龄人力资源进一步被重视,退休人员继续工作的现象在中国更加普遍。同时不容忽视的是,中国仍存在养老金资产占GDP的比重较低、老龄化加速而人口出生率没有显著提高、养老金ESG投资尚不成熟等现象。
表2 2019-2021年中国在可持续性分类指数中每个指标的得分
![1637656521571258.png 图片 2.png](/__local/3/0C/9A/8E493FB202734C97092CF8AAD3C_768CC8DD_216D2.png?e=.png)
注:各问题得分最低为0,最高为10。问题S9为2020年与2021年新增,2020年该问题得分权重为1%,问题S8得分权重由10%下调至9%;2021年该问题得分权重提高为2%,问题S8得分权重由9%继续下调至8%。
表2是2019-2021年中国在可持续性分类指数中的具体得分情况。这里提升比较高的一个是S4选项(纳入退休福利的强制性缴费水平如何?包括下基金制公共福利和/或私人退休福利缴纳的强制性雇主和/或员工缴费。),我们有职业年金等计划,这一选项是从0分提升到了4.0分。还有一个是S7选项(在私人养老金计划中,老龄员工能否一边继续工作一边领取退休储蓄或养老金?),这个从前两年的0分直接提升到了今年的8.0分。因为现在的制度是允许老龄退休人员以返聘等形式一边领取养老金一边继续工作的。
在完整性得分情况上,中国具有跨越式的进步,从2019年的46.5分提升到了2021年的59.4分,评级由D等级升至C等级。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流程与治理层面,养老金计划的监管力度明显增强,养老金管理机构的专业性也有所提高,在资产配置、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经验与政策渐趋成熟。二是在成员保护与沟通层面,养老金计划的事前告知和事后反馈机制进一步完善,职工对养老金的认知度有所提高。但在养老金计划的独立性及其覆盖率提高速度、职工与年金管理机构直接沟通的便利性、职工养老金合法权益保护力度、面向个体层面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程度等方面,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表3 2019-2021年中国在完整性分类指数中每个指标的得分
![1637656621333361.png 图片 3.png](/__local/2/4D/0A/9F899022ACB16BBDD7462F10C2C_56793822_30D8E.png?e=.png)
注:各问题得分最低为0,最高为10。
表3是2019-2021年近三年中国在完整性得分中的情况。可以看到这里面提高比较明显的是R2、R3和P5,尤其是P5是从前两年的0分升到了今年的8.0分。根据现在的基金规定,要保证成员能够获取养老金年报,并且养老金年报的披露中也必须要关于资产配置和投资情况有一些具体的规定。
第二部分是中国养老金指数的国际比较部分。这里主要选取了美国、德国、英国和新加坡这四个国家为代表。一方面是因为这四个国家涵盖了比较典型的多支柱养老金模式;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同一养老金体系模式内以及不同养老金体系模式之间存在明显的评级结果差异,以突出各个养老金体系在改革过程中值得借鉴的思路和待完善的地方。在这四个国家中,美国、德国、英国和中国的模式较为相似,均采取了多支柱养老金的模式,而新加坡则在养老金的改革中走向了个人账户模式。
在这个比较中,选取的几个国家都是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国家。首先,从充足性分类指数对比来看,德国、英国和新加坡的得分比较高,反观养老金体系相似度最高的中国和美国得分比较低。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相较于德国、英国、新加坡这三个国家,中国和美国在养老金制度中没有引导个人以收入流形式领取养老金,且没有充分保障各类职工补充养老金积累的持续性。此外,中国的私人养老金投资于成长型资产的比例也明显低于其他体系,但在住房自有率上同新加坡远远高于欧美国家。
表4 中美德英新在充足性分类指数中每个指标的得分
![1637656665837176.png 图片 4.png](/__local/3/57/B6/FC7CC3BA9753C5B89F8BED0BBFB_730036B7_282FC.png?e=.png)
注:各问题得分最低为0,最高为10。
表4反映了五个国家在充足性指标等分中的具体情况。
从可持续性分类指数比较来看,美国、英国与新加坡的得分最高,评级均位于C+等级,中国与德国得分比较低,位于D等级。主要原因在于,考虑到资金的安全性,中国和德国并没有完全放开补充/私人养老金投资范围与比例的自主选择权,并采取审慎监管模式,如德国绝大部分投资于养老保险公司产品,而中国则明确规定了补充养老金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重不能超过40%。此外,中国补充养老金覆盖率也落后于其他体系,尤其是企业年金的覆盖率;但在经济增长率上中国则表现出巨大活力。而以强制性和自助性著称的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在缴费水平、政府债务负担及老年劳动者比重等指标上收获了较好评价。
表5 中美德英新在可持续性分类指数中每个指标的得分
![1637656707154186.png 图片 5.png](/__local/2/DC/62/66E44AB7A53E3E831DC95C50BBC_D061F461_21190.png?e=.png)
注:各问题得分最低为0,最高为10。
表5反映了五个国家在可持续性分类指数中每个指标的得分情况。
第三个指标是完整性分类指数的对比。在这个指标中,德国、英国和新加坡评分均高于80分,位于评价体系的A等级;中国和美国的评分相对较低,评级接近C+等级。但是导致两国分数较低的原因有所差别。美国是由于高度自由的养老金投资环境,允许私人养老金管理机构充分竞争,这也让养老金成为美国资本市场最大资金流来源;与此对应的是养老金主管部门就管理机构在资金投资、风险控制及利益冲突等政策制定上未做强制性要求,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与养老金权益保护手段,可能会加剧养老金投资的潜在风险。对于中国而言,针对补充养老金计划的专门性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相关的激励与监管措施不够健全,职工养老金融素养有待提高,且与养老金管理机构间缺乏流畅的沟通机制等是制约养老金体系完整性的主要因素。中国的补充养老金即企业年金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建立时间相较于其他体系更晚,在法律政策设计、管理机构运作经验、企业与职工金融素养、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及产品类型等方面在未来均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当然,正如董老师刚才所讲,用同一套指标体系对所有国家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方面是存在没有考虑到不同国家的具体国情以及其经济发展阶段的情况;另一方面,刚才温总和张总也提到,美世指数更加关注第二、三支柱养老金的情况。所以,从三个指数的详细比分来看,中国得分比较低的原因可能也是落后在私人养老金这方面,而这个指数对公共养老金的关注是弱于对私人养老金的关注的。
表6 中美德英新在完整性分类指数中每个指标的得分
![1637656741103072.png 图片 6.png](/__local/A/EA/AD/C03E4CFDB4D2A7136DD0606D759_36A2DF32_306C7.png?e=.png)
注:各问题得分最低为0,最高为10。
表6是五个国家在完整性方面的得分情况。
最后一部分是中国养老金指数的提升空间。这里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中国的实践,以及通过美式指数分析中国有哪些可以提升的方向, 我们进行了一些梳理和合并。
主要是六个方面。第一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保基本和全覆盖,加快实现全国统筹;第二是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提高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制度的统一性;第三是加快建设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激发市场活力;第四是提供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同时加强养老金融教育。在参数改革方面,主要提了两点。第一是做实养老保险制度的缴费基数;第二是适时延迟全额领取养老金的年龄。
以上是对美世报告中国指数的年度变化、国际比较和提升空间的一些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