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国康康养产业中心(以下简称“产业中心”)召开了金融支持康养产业发展研讨会,会议主题为“疫情背景下康养产业和金融结合的创新模式”。
论坛副秘书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施文凯指出,随着未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家庭功能弱化和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等因素,我国康养产业潜力巨大。然而,目前我国康养产业发展面临着来自养老金待遇水平较低、受传统养老观念制约、对产业资本吸引力不足等方面的挑战。他建议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方面建立金融化、数字化的现代康养产业体系,支持现代化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国康康养产业中心提供的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题目《老龄化时代推进现代化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2月21号,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围绕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提出要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性、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在这个规划当中提出了五条基本原则,其中第四条是改革创新,扩大供给,特别提出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服务业多业态深入融合发展。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我们首先来看我们国家康养产业发展的趋势与挑战。首先是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预测,根据历次人口普查,我国60岁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例都在迅速发展,由此呈现出人口老龄化的高原态势影响长久,这就带来了我们康养产业发展的问题。康养产业是一个体现了全生命周期的多维度的产业领域,贯彻了老年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整个产业链。它既是一个涉及到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我们国家从养老服务体系来看提出在家庭养老基础上的实现以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多维度的发展格局。但是整体上来看,还是鼓励能够实现原居养老,也就是国外提倡的Aging in place,这也是我们康养产业未来发展可以关注的一个方面。
从发展趋势上来看,我国未来康养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加剧,老龄化、高龄化和失能化叠加,老年人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特征。第二是家庭功能的弱化。我们国家现在家庭呈现小型化,家庭养老服务支持难以满足需求。第三是养老服务的供给不足,现行的城乡养老服务设施供给不足,服务内容有限,专业化水平也有限。这就给未来康养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但是目前我国康养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主要是体现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说涉老服务存在供需矛盾,优质普惠服务供给不足;农村老养老服务水平不高,城乡间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短板,难以满足老年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在供给方面,我国养老康养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供给的质量水平和标准化程度方面还存在差距。在需求方面,一是由于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等原因,老年群体的经济实力和支付能力整体不高。第二是我国城乡间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老龄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康养需求急需释放,同时要重点关注的就是超大城市和农村地区。第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群体的需求也逐渐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特点,在日常基本的生活服务需求之外,对健康服务、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也在增加。具体来看,第一,我国目前养老金待遇水平比较低,从需求方面制约了老年人的养老消费能力。第二,传统养老观念的制约限制了康养产业的一些短时需求。第三,康养产业的微利属性对产业资本吸引力不足,也制约了养老行业的发展。养老产业一般都是重资产行业,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但是它又具有微利的属性,因此现阶段对我国产业资本的吸引力不足。
基于以上的趋势和挑战,下面分享的是老龄化时代如何推进现代化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老龄化时代金融支持康养产业发展目标,应当是建立金融化、数字化的康养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康养产业主要以金融化和数字化为特征,金融化和数字化是支持现代化产业的两个重要引擎。从需求侧来看,如何推进金融化和数字化在现代化康养产业中深度融合。一是要研究提供适老化的金融服务,使老年群体能够更加轻松、更加方便地办理一些金融业务,让老年人更好的共享金融业信息化发展成果。第二是基于老年大数据,深入挖掘民众潜在的养老需求,创新针对性的养老金融产品,实现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精准匹配。在供给侧,推动金融化和数字化在现代化康养产业发展中深度融合,主要是考虑金融机构如何介入养老服务产业的运营和投融资活动。刚才提到,金融化和数字化是康养产业发展两个重要引擎,它们之间的应该是互相结合、彼此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因此要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供给,探索康养产业的机构实现轻资产模式的转型。
以上是我的一些简单的分享,谢谢大家,请大家批评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