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家观点 > 专家观点 > 正文

汪泓:个人养老金是养老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选择

来源:网络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1-25  阅读次数: 次

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个人养老金是养老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选择”。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五大金融体系建设,养老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了五大金融体系的建设,包括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这些金融体系的建设旨在推动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会议指出要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养老金融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为中国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有力支持。也意味着政府将进一步推动养老金融的发展和完善。养老金融作为五大金融体系之一,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国家对老龄化问题的深切关注,更突显了发展养老金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个人养老金与共同富裕的互动机理

在共同富裕的理念引领下,加快提高劳动者收入,提高个人养老金投缴比例,逐步做大蛋糕、分好蛋糕,进一步体现养老保险三大支柱的支撑作用和个人养老金补充作用,促进老百姓在追求美好生活中能够有尊严的养老和体面的生活。

1. 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中的三大金融属性

一是金融思维。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的代际养老资产配置体现了跨代的金融思维。在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金收支缺口持续存在情况下,运用金融工具实现资产长期、稳健增值。

二是金融工具。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明确了市场化投资运营方式,体现了金融工具属性。二支柱较为成功地应用养老金融工具实现了补充养老保险的保值增值,在一定程度上为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金融属性。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已明确个人自主投资、市场化运用、风险自担的基本特征,具有完全金融属性。但在产品设计、税收优惠等方面存在不足,其金融属性未完全激发。

2. 个人养老金制度对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

第一次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主要通过社会保险、福利体系来影响初次分配格局,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减轻其负担。

第二次分配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社保资金筹集与待遇支付机制,加强对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的帮扶,进而实现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调节。

第三次分配以公益慈善为主,加强对储蓄、股票、投资、债券、基金、房产、信托以及企业/职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等金融资产的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福利和救助的重要作用,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3. 个人养老金制度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

第一,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个人养老金制度是一种基于个人储蓄的养老保障制度,可以提高个人的养老保障水平,降低社会贫困率,促进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

第二,促进财富积累。个人养老金制度为个人提供更多的储蓄渠道,促进个人财富的积累,推动经济增长和共同富裕。个人养老金制度可以提高储蓄率和投资收益率,推动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同时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稳定,提高社会资本的效率和效益。

第三,增强个人和家庭稳定。个人养老金制度为个人提供更好的经济保障,增强个人和家庭的稳定性,促进社会稳定和共同富裕,提高个人和家庭的消费和投资能力,增强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还能降低家庭对于老人养老的负担,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第四,促进就业创业。个人养老金制度可以鼓励个人积极就业和创业,提高社会就业率和创业率。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个人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降低就业和创业的风险,激发个人的创新和创业精神,推动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

第五,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个人养老金制度可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为个人提供更多的收入来源,降低收入差距和贫困率,从而增加社会的稳定性和公平性。此外,个人养老金制度还可以鼓励富人和高收入者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促进社会的共同富裕。

二、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面临挑战

1. 个人养老金投资发展受到限制

第一,缴费条件差异限制,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1.2万/年缴费上限偏低;第二,养老金融产品相对匮乏,养老金融产品以养老储蓄居多,投资期限多以中短期为主,可供选择的产品较少;第三,理念素养有待提高,商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未来的养老保障需求会更加迫切。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上的数据,养老金融产品中,储蓄类产品占比最多,达62.4%;基金类产品占比21.74%,保险类产品占比13.29%,而理财产品的占比只有2.55%。

2. 税收激励政策待优化

一方面,税收激励作用不足。EET递延征税模式,适用范围相对较窄,节税力度偏低、只适用于工资收入达到个税起征点的高收入者,个税递延的激励作用不足。另一方面,操作流程繁琐,便捷度不佳。试点范围的限制导致覆盖的受益人相对较少,适用的保险产品种类较少,并未将大量可以解决养老难题的年金保险产品纳入试点。

3. 专业投教工作有待加强

养老金融专业投教工作的内容包括向个人和机构提供有关养老金融产品、退休规划、养老金投资策略等方面的教育和咨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养老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养老金融专业投教工作的重要性和需求也日益增加。

4. 个人养老金投资面临供需失配

在产品风险收益和稳健收益的需求方面,由于市场利率长期下行、优质资产供给不足以及信用风险事件频发,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投资收益可能无法达到预期。在产品多维触达和专业投资需求方面,实际缴费人数不到开户人数的1/3,实际购买产品的人数更是更少。在面对600多款产品时,个人投资者如何做出合适的投资选择是一个考验。在服务生态外延和综合服务需求方面,目前的康养服务市场存在高低端市场两极分化的现象,尚未形成与养老消费需求相适应的全生命周期养老金融和康养服务模式。

5. 个人养老金制度运行存在监管风险

在市场监管方面需要严格规范,确保资金安全。个人养老金监管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同时,税务部门参与个人养老金管理的方式方法,会对个人养老金投资产生实质性影响。同时,资金运营需保证安全性。如果个人养老金投资收益率低于银行大额储蓄存款,对个人吸引力不够,如果追求高回报,必然增加高风险,一旦损失了本金又很难被接受,这就对纳入的金融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优化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思路

1. 普惠性:优化政策内容,实现普惠性发展

目前,我国个人用老金制度可能将低收入群体等未参与基本养老保险且养老储备不足的群体排除在外。而从国际经验来看,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参与没有门槛限制,如美国IRA制度、吕鲁普计划、里斯特计划。建议逐渐放宽对于收入水平偏低、没能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群,提高个人养老金的覆盖面,发挥个人养老金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的作用。

2. 差异化:尊重差别化,有效发挥激励作用

由于不同收入群体的税负不同,导致其对于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反应不同。应针对不同收入及投资群体的特点,有效发挥激励作用。应提高对不同收入人群进行差异化制度设计,进而提高社会对于个人养老金参与的积极性、认同感以及体验感。详细来说,针对高收入人群要提高最高限额并设置不同的税率及税收优惠比率;针对中等收入人群要强调制度优势并配套进行政策的解读,提高其积极性;针对低收入群体要通过制度安排来调动非纳税人群的积极性。

3. 多样性:多样化产品和全方位服务,增强体验感

目前,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中,储蓄类产品共有465款,个人养老金基金Y共计169只。可以通过培植意愿、简化流程、多元组合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积极性,实现养老财富的保值增值。

4. 信息化:便捷化的信息化平台,助力高效管理

在查询上,可实现在信息平台上查询政策、产品信息,直接在平台上开户、销户;在反馈上,可拓宽用户试用反馈渠道,进而实现一站式开户及信息查询服务,并利用多渠道挖掘目标群体兴趣点;在转存上,可打通第二、三支柱的资金流通,确立账户转存制度;在投诉上,应完善投诉机制,定期向社会披露相关信息。我们应加快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信息化水平。

5. 个人养老金优化框架

我国个人养老金的整体框架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制度要实现普惠化发展,应逐步放开对参与的前提条件限制。实现制度配套的信息化平台,管理部门要建立全面高效的个人养老金参与平台。制度优化的过程中要配套政策宣传和投资理财教育,帮助个体参与者更好地理解政策内容。各大金融机构要遵循政策规定,为参与者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及服务。

四、共同富裕视域下个人养老金制度优化的对策建议

1. 更大范围激发个人养老金目标人群

第一,要激发不同人群积极性,扩大个人养老金的覆盖面。调动纳税人群积极性,对中低收入人群全程免税,激发其参与意愿。第二,促进养老二、三支柱打通。借鉴国际经验,促进资金在第二支柱、第三支柱之间的流通。第三,引入默认定投机制。投资者在没有主观搭配时自动帮助其进行养老投资,对于退出默认投机制留有一定的余地,设置好退出条件与操作方法。

2. 加强政策宣传,扩大养老金政策影响力

第一,进一步加强养老金融教育宣传,在课堂、企业、社区、农村、家庭等各类场景加强养老金融知识教育,促使养老投资观念融入生活;同时也要针对不同的群体做针对性的政策宣传、引领趋势,对低收入人群的政府补贴或奖补政策,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激励政策等。第二,加大宣传解读的力度,简要的向目标群体普及个人养老金知识,帮助大众对养老金政策以及养老投资业务操作流程的了解度提升,运用网络媒体、报纸等进行宣传,以手绘稿、沙盘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人们了解个人养老产品的特点,让老年人看得懂,让投资人看得懂。

3. 优化资金运营模式

保本保息为底线,增值盈利为目标。充分利用银行具备的天然优势,向客户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养老产品体系,实现投资者的养老目标。银行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增值盈利,不同资管机构加强相互合作,将更好的服务提供给顾客。

4. 打通养老金融与养老服务的接口

鼓励养老金融产品与养老服务产品的融合创新。所有养老财富积累最终都需要转换成为养老服务,探索养老金融与养老服务整合,可促进养老产业链的融合。第一,整合产品为养老客群提供价格提前锁定的养老服务;第二,构建大健康产业链。

5. 加强产品功能设计,实现未来收益可期

第一,购买一些专属的养老的产品;优化对于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的运营管理,实现可预测的未来收益。要通过审慎、专业的长期的投资与运营,实现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稳定以及超额收益。稳健的个人养老金运营与健康的资本市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第二,有些产品在费率上提供了更大的优惠,要拉长投资期限来看,投资于这些优质的养老产品,站在一个更长的视角来看,来看哪款产品回报更高。同时,投资者更关注适配性的问题,针对个人不同的风险偏好,不同的退休的年龄,来决定哪一款产品更适合自己。

6. 强化制度监管,防范信用风险

第一,完善制度设计,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制,厘清其功能框架、为养老金产品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体系。第二,健全监管机制,与第一、第二支柱相比,第三支柱涉及到的主体复杂,部门众多,如何在复杂的监管运营主体中划分监管职责,保证监管的有效性。第三,做好风险防范,相关金融监管部门防范产品的信用风险,规范产品的风险性,改善投资者教育。第四,建立投诉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发挥社会的积极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并解决个人养老金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展望未来,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挑战,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在促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希望通过推动制度优化,促进二三支柱打通,强化产品功能设计,保障制度稳健运行,做好制度监管工作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制度体系,做大做强个人养老金。为构建更加完善、更具活力的养老金融体系,不断优化个人养老金制度,从而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贡献更大的力量!谢谢大家。

(本文系汪泓在2023年养老金融50人论坛成果发布会上的发言)


上一篇: 王忠民:养老金融的新算法和新建模

下一篇: 曹德云:发挥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优势 支持养老保障第三支柱高质量发展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