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8至20日,2012中国养老金融论坛在云南香格里拉举行。本次论坛由招商银行、招商基金承办,和讯网作为支持媒体对本次论坛进行网络图文直播。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论坛上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郑秉文表示,把养老和金融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崭新的尝试,他认为,养老金融会成为一个品牌,甚至可以诞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他表示,养老金融意味着金融需要创新,而对于社会保障而言则需要金融创新的支持。
郑秉文认为,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推进,产生养老金融、召开养老金融论坛恰逢其时,这符合我们养老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入改革和建设的需要。
另外,对于企业年金制度改革与金融开发等问题,郑秉文表示,在税收优惠政策的瓶颈解决之后,资产规模膨胀,将为银行的托管业务、帐管业务、受托业务带来巨大的空间,给银行的投资管理也带来巨大的投管人的空间。
他指出,未来改革中,年金的零售业务如果诞生了,将为银行网点带来巨大的新盈利模式的开创。企业年金待遇发放年金化未来的前景,为我们保险公司带来巨大的空间并将形成一个金融产品链,为银行的年金产品的社会化发放带来巨大利润空间。
郑秉文表示,关于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在中国它的密度和深度和发达国家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这种差距有待于我们缩小,在缩小的过程当中,我们银行系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投资管理机构,全社会的金融机构,都会面临无数的商机。
以下是现场文字实录:
郑秉文:大家下午好!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个论坛,今天我主要讲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养老金融的概念。第二个问题是基本养老保险改革和金融服务的问题。第三讲讲企业年金制度,还有商业养老保险对我们的机遇和挑战。第四讲讲养老事业改革和金融创新。
首先我讲第一个问题,关于养老金融的概念问题,我今天上午跟招行的领导说,把养老和金融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崭新的尝试,正如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又举办了这样一个论坛,缩写为CAFF,我认为它会成为一个品牌,甚至可以说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诞生了,而且这个新的研究领域的重要平台也诞生了,它会会服务于我们养老和金融,同时把养老制度和金融创新这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产生一个崭新的学科,这个学科也会在我们这个崭新的论坛大平台上,为我们中国的养老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金融领域有很多开发银行或者发展银行,比如亚行、非行、美行,中国有中国国家开发银行,10年前诞生了开发性金融的概念,于是开发性金融在中国的金融研究领域受到青睐,并且这几年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之间,又寻找到了这样一个开发性金融的重要研究领域,于是在开发性金融的研究领域中又产生了很多开发性金融产品,我对这个领域不是很熟,因为我的专业不是研究金融的,但是就我研究的社会保障涉及到的工作,我也参与了一些开发性金融的创意工作。
如果开发加上金融等于开发性金融一样,那么对于养老二字加上金融之后,就成为了养老金融。养老金融意味着金融需要创新,而对于社会保障而言需要金融创新的支持,在我们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到了今天,金融创新已经到了这样一个时候,什么时候呢?已经到了一个产生养老金融的时候了,我们今天召开这样中国养老金融论坛恰逢其时,正好符合我们养老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入改革和建设的需要。
这个重要的词汇养老、老龄化这个词在全世界已经诞生了几十年,在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已经引发了很多其他的一些专门的老年消费品领域,在房地产开发方面,发达国家和我们国家都出现了老年房地产开发,毫无疑问养老金融它也是一个朝阳的学科领域,归纳起来,如何来界定养老金融?无论是old—age finance,或进一步地,是aging finance,即以银发族为主要服务目标群体,以老年服务为产品开发特征,以老龄化为引领的、潜力巨大的金融服务产业,养老引致金融,金融改变养老。
从政策上来讲,目前我们建立养老金融这样一个领域也是恰逢其时的,政策方面来讲,十七大已经为我们确立了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十七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国务院发布的2011年28号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说,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利用当前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抚养比较低的有利时机,着力解决老龄工作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物质、精神、服务、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打好应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础。
上午阎青春的发言对我也很有启发,因为我也在研究老龄化课题,对全球各个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行动、计划、措施也略知一二,毫无疑问人口老龄化,它既是人类科学技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同时也为人类社会自己提出了一些挑战,这些挑战体现在方方面面。在28号文中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中国我们要采取积极的老龄化态度,同时我们还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我们既不能有很大的悲观的态度,同时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从我的研究来看,我们应该采取这种态度。
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领域来说,我认为恐怕形势更为严峻一些,大家都知道,全球来看,社会保障制度诞生120多年,可是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只有10多年的时间,并且中国是在一个极特殊的情况下,建立起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所以,面对未富先老这样一个人口发展态势,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受到的挑战恐怕不亚于已经有100多年历史的,非常成熟的,欧洲、欧美的社会保障制度。
国务院在2011年12越发不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它规定,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改进和完善对社会养老服务产业的金融服务,增加对养老服务企业及其建设项目的信贷投入。这个说的非常好,非常详细,对我们从事金融的同志和从事养老研究的同志来说,对我们都有非常大的启发。
上面是我讲的第一个大问题,第二个大问题,我讲讲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第一支柱),它与金融服务之间的关系。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起来到现在还不到20年时间,如果从1997年26号文来算起,也就15年的时间,它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制度,但是同时它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制度,是一个各方面结合的制度,对它既有现收现付制融资带来的再分配和社会公正的要求,同时也要求它因为引入了个人帐户,加上其他的要求,把这些要求放在一个体系里面的,恐怕在其他国家很难找到,在中国运行的这么一个崭新制度,必然会受到方方面面的挑战,它是财务上、社会心理上、传统观念上,同时它也是预期的,接下来我要稍微回顾一下我们养老保险制度进入本世纪以来,网络大讨论中产生的几次节点。
我刚刚所说的这些问题和挑战,体现在第一支柱,起码我们有现在这样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与我们金融合作起来就形成了一个重要的需求和供给的关系,这个关系势必要产生引致一个养老金和金融创新。
简单地看,我们的制度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制度远未定型,在这个方面是有争议的,我们说我们的统帐结合制度已经定型了,可是我从社会保险法开始起草,整个过程,我都始终认为,中国的基本制度没有定型,如果说你的统帐结合的制度定型了,我不同意,我会有很多问题提出来,好多数据支撑,说明这个制度没有到定型的那个程度。比如我们帐户的引入是一个实帐的制度设计,里面应该有真金白银的,这是我们当初制度设计者对它的预期,可是我们到现在这个制度运行这么多年,我们绝大部分个人帐户还是空的,我们为了去做实它,我们从2000年42号文开始进行深化,到现在已经10几年了,已经铺开到10几个省份,可是我们还是不理想,还是遇到很多问题,转是天文数字成本转移支付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在以往做实帐户的试点省份中,甚至出现了挪用,这个挪用我个人认为是理性的,是符合实际的,我们共产党人讲究的是实事求是,我认为这是实事求是的,是理性的。如果它是理性的,是实事求是的,或者说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十几年前设计这个制度是不是理性的呢?这就有了很大的讨论空间。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目前还是举棋不定,试点已经试了10几年,到现在还在试。
对于一个养老保险制度来讲,我个人向来认为,在全世界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学科,如同神九追赶天宫一号一样,你可以在案头做一个非常好的设计,它对接的那几秒钟一举就可以成功,有些问题是不需要10几年没完没了,没有前途的,没有预期的,没有计划的试点,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我个人认为它的严密性、精准性,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神九追赶天宫一号,因为它涉及方方面面的债务也好、缺口也好、财务可持续也好,这些概念充斥网络,所有的精算结果也是差距非常大,有没有相对准备的精算和测算呢?有没有长期的制度设计来引领我们的财务测算呢?现在看来还没有。
第二、改革远未到位,现在我们讨论的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在此之前我们对养老基金和社保基金,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体制改革的讨论还没有尘埃落定。也就是说,社会保障已经成为一个选题,它在网络上牵动着无数网友的关注,我们可以随便找出那么一个子制度,它会对我们整体的制度带来非常大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克服,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体制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子制度,这个子制度不解决,其他改革也很难进行下去。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体制的改革也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在2011年,本来它可能成为我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体制改革的元年,可是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擦肩而过,这足以说明我们的改革远未到底。
第三、统筹层次低下,制度割据,养老关系接续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问题,缺少全国范围的IT统一平台,这一项改革看似一件小事,是一个硬件,实际上它也是对我们软件,对我们制度改革,对我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体制改革,对我们降低社保风险基金投资体制落后带来损失和挑战的结果。
第四、参数调整空间巨大,有人说我们的费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事实也确实是这样。还有人说我们的退休年龄是比较低的,确实也是这样。所有这些参数拿出来看的时候,我们都看到对我们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带来非常大的挑战,所有这些对我们金融创新,对我们养老制度改革和金融创新都带来了无限的合作空间,养老保险产品的创新有赖于金融创新,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入改革有赖于金融产品的创新。
比如说第一个问题,关于制度没有定型的问题,这个帐户应该是什么样的帐户?这值得我们金融领域去深入思考。再比如说第二个问题,我们的改革远未到位,有拿投资体制改革来说,在我们金融领域而言它意味着什么?第三个我们养老关系接续困难,我们银行都全国联网了,哪里有全国某一个商业银行还要打条去转移接续的?不需要,甚至银行之间都有银联可以电子化了,为什么在一个经济体当中,养老保险体制不能这样呢?有没有金融部门介入缺位的原因和交易呢?种种这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需要我们金融改革的支持。
我这里有两张PPT,一张是截止到6月6日,人民网调查,74%的网友反对弹性退休年龄,另外一个是最近一次2008年11月12万网友参与延迟退休年龄调查,有60%人反对,这些网友的反对是理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是什么?我们的制度目的存在着严重的碎片化,在碎片化制度下,有一些群体没有加入到这个制度中来,他们的待遇水平存在着差异性,这个差异性对于私人部门的养老保险制度来说,是靠每年外部干预每年上调10%,连续上调10年之后才完成的,即使8年上调,实际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在这种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下,如果单一地提出延迟或者弹性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势必会造成参与改革的这些部门与没有参与改革的这些部门的矛盾,事实上双轨制已经把社会分裂成两个部分,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社会撕裂的潜在恐惧是存在的。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如果我一千万公务员,四千万事业单位参加养老制度改革,必须要建立职业年金,建立职业年金本身对我们金融来说,就是金融创新一个巨大的平台,这个平台决定着中国公务员参加养老保险改革和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大家知道美国的联邦政府公务员,他们的第二支柱设计的非常好,替代率是110%,于是,在这种统一制度的格局下就不存在碎片化的现象,这就是我对第一支柱的改革与金融改革的关系的看法。
第三、关于企业年金制度(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改革与金融开发,我这里只对这两个制度各讲一点,对于职业年金来说,在税收优惠政策的瓶颈解决之后,资产规模膨胀,将为银行的托管业务、帐管业务、受托业务带来巨大的空间,给银行的投资管理也带来巨大的投管人的空间,未来改革中,年金的零售业务如果诞生了,将为银行网点带来巨大的新盈利模式的开创,这是我们必须现在就看到的。企业年金待遇发放年金化未来的前景,为我们保险公司带来巨大的空间并将形成一个金融产品链,为银行的年金产品的社会化发放带来巨大利润空间。
关于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在中国它的密度和深度和发达国家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这种差距有待于我们缩小,在缩小的过程当中,我们银行系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投资管理机构,全社会的金融机构,都会面临无数的商机。
第四、关于养老事业改革和金融创新,我这里从两个点出发来讲,第一空巢家庭的单身老年人养老难题。这里有一个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养老机构已达4万个,养老床位达到314.9万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逐步拓展,已建成含日间照料床位1.2万张等等。
下面我讲一下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养老难题,它将拷问我们的养老事业发展,甚至拷问我们的税收政策,我们还没有长期照顾保险计划,要建立这个计划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在建立长期保险计划之前,我们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数量的增加是非常惊人的,这对我们商业性的失能和半失能的养老公司的介入和流入,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同时,对我们信贷市场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甚至成为一个主流的市场。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