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副主席李超日前在由中国基金业协会主办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与实践国际研讨会”上表示,包括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全国社保基金在内的各类养老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已经不存在政策障碍。分析认为,2万亿元左右的养老金可以用于投资运营,理论上将有6000亿元资金可入市。随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作用也会不断增强,必将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块“压舱石”。
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胡乃军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基本养老保险金之所以一直没有入市,原因在于它承担是很多当期支付的功能,既要保障收益风险,还得保证流动性,所以我们以前统筹的那一部分养老金,要保证当期支付者退休的,所以入市要非常谨慎。美国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和养老金投资的市场,可是美国政府规定,社会保证的储备基金绝对不允许进入股市,真正在市场上大规模市场化运作的是那种私人的、职业化的养老金,是积累化的部分,所以要把养老金分为现收现付制的、当期收付式的,再一个就是个人预先积累式的。因此我们的基本养老金当中,统筹基金之外的个人帐户是完全入市的,然后统筹基金要预留一部分保证当期支付,剩余的节余也可以入市。”
胡乃军认为,养老金的第二支柱,就是职业年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刚刚建立,还不知道规模有多大。企业年金已经入市十多年了,从04、05年开始入市,目前市场规模是九千多个亿,年化收益率在8%左右。另外我们国家专门为老龄化风险社会储备的基金,叫做社保基金,入市十多年了,所以今年2016年正好是我们很多储备基金和企业年金入市的十个年头,十年下来的年化收益率都在8%左右。相比入市之前财政专户管理的记账利息,这个肯定是很高的,所以市场是有好处的,但是不要忘记也有风险。
入市的平均收益率是8%,如果要查以前历年的收益,甚至有一年是负的20%多,尤其赶上07、08年国际市场的金融海啸。所以一定要注意风险、投资相结合,再要注意哪一部分钱能投资,一定要保证当期支付,还有留守风险准备金,另外投资收益怎么分配。入市可以创造年化收益率8%的收益,那这个钱一定归每个参保人个人吗?这个不一定,到底怎么分配,这个也需要制订一个投资的规则,所以整个制度还需要建立起来,包括怎么建立投资机制,由谁来负责投资机制,收益如何分配,怎么样又要保证收益,又要保证安全,这是一套系统工程。
“养老金入市对中国的股市是一个好消息,我们需要养老基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来参与股市,它追求长期的价值投资,而不是简单的投机,能促进股市的稳定,所以养老金的制度对老龄化社会的风险,对资本市场都有好处,因此不存在政策障碍,只存在具体操作的细节性要求,我们可以乐观地看它的进程,在今明两年就可以进入市场来运营。”胡乃军说。
(中国经济网记者 项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