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动态 > 热点要闻 > 正文

两养老项目重金打造将与市民见面

来源:南宁晚报 中国青年网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17-06-08  阅读次数: 次

5月31日—6月2日,记者跟随南宁市政协委员视察组,走访多家养老机构,了解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据悉,广西太和·自在城、合众优年生活(南宁)社区等一批新建健康养老服务产业重大项目将于今年投入使用。同时,南宁市将大力推进嵌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满足老年人就近就地养老需求。

公办福利院入住率高于民营

楼栋间绿树成荫、瓜果飘香,院子正中央一大片向日葵,正无惧骄阳灿烂绽放。老人们三三两两,有的在凉亭里唠嗑,有的在菜地上忙活,还有的一起打气排球。这是1日上午,记者在武鸣真情养老中心见到的情景。

据了解,该养老中心占地15亩,设有床位180个,费用按护理级别不同收取,每月1600元至2600元不等。目前,该中心入住老人共77人,入住率不足一半。

与实行公建民营管理模式的武鸣真情养老中心不同,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福利院作为民政福利养老机构,收费1200~2000元/月。设有床位200张,常住老人约200人。 其中,80%都是全护理老人。

“我们福利院是公办性质,服务周到、管理规范,所以大家都很信任,愿意把老人送到这里来。”该院负责人表示,自设立以来,老人入住率逐年递增,现入住率达到90%以上,超过上级民政部门所要求的80%的入住率。

南宁市有多少老年人?根据南宁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南宁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121.6万人,比2015年(116.5万人)增加了5.1万人,占全市人口比例的16.10%。

重点发展5个养老服务集聚区

“您养老愿意在家里,还是去养老院?”记者近日在南宁市的多个社区、街道进行了随机走访,居家养老是多数人首选。之所以更多的老人选择在家中养老,一方面是受“养老不离家不离亲”的传统观念影响;另一方面,则受限于养老机构供给不足所致。

据统计,目前,南宁市各类养老机构共有床位19847张,与全市老年人口之比为18.21∶1000,距离到2020年我市各类养老机构床位达到每千名老年人40张以上的目标,床位缺口仍较大。

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养老服务水平迫在眉睫。据悉,由市发改委牵头编制的《南宁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6—2020)》已于今年2月10日经审定通过,正式印发。

该《规划》对我市“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健康养老服务集聚区进行了行业布局和空间布局:健康养老服务集聚区主要布局东盟开发区、邕宁区等,规划建设邕宁健康养老养生综合集聚区、广西太和·自在城、邕江上游生态养老养生、良庆区那马健康养生养老集聚区和宾阳清平湖农业养老养生城5个健康养老服务集聚区。

高端养老服务项目今年试运营

实际上,对于多数南宁市民来说,“养老服务产业集聚区”这个词汇还很陌生。在人们的印象中,养老院还是提供一张床位、老年人有护工照顾这种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如今,养老服务产业集聚区的打造,将为南宁市民呈现一个集养老养生、医疗保健、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全新健康养老模式。

以位于广西-东盟经开区内的太和·自在城项目为例,该项目总占地6500亩,总建筑面积32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7.2亿元人民币。项目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用地1428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拥有床位1641张。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医疗康检综合楼、颐养公寓、大藏书院及室外景观等,并于去年10月28日基本竣工,计划今年6月底开始试运营。

同样大手笔投资建设的还有位于五象新区(邕宁区)的合众优年社区项目,该项目一期占地133亩,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建设16栋老年公寓住宅,还有综合楼、商业街及相关配套。截至5月31日,项目一期建设工程已竣工,将于今年投入试运营。

此外,占地240亩、设计2000张床位、投资约4亿元的南宁市第二福利院项目,采用PPP(政府和民间资本合作)模式来建设和运营,目前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位于五象新区龙岗片区龙华路南侧,建设医疗康复综合楼、社工综合楼、启智楼、疗养楼、康复楼、生活楼以及一座占地78亩的老年人主题公园。

南宁市第二福利院项目计划在2018年底前建成并投入试运营,建成后将是一所集生活照料、医疗康复、老年大学、文体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能够辐射周边又具有示范作用的大型综合性养老机构。

“嵌入”社区实现在家门口养老

在南宁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这里设置有日间照料室、活动室、医务室等各功能室。据介绍,该中心服务的人群辐射达4000人,主要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健康咨询、文化娱乐等多项养老服务。

这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模式,一定程度上弥补老城区难以建设大型养老机构的短板,也满足了老人“在家门口养老”的愿望,老人既能感受家庭的温馨又获得必要的社会养老服务,实现让“年轻人高兴上班,老年人开心养老”。记者从南宁市民政局获悉,我市将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全覆盖,培育一批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大力发展嵌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满足老年人就近就地养老需求。

2017年,3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列入南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并下拨建设经费900万元;继续实施6个城市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投资1800万元。截至2017年,我市已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3个,城市养老服务中心21个,社区居家养老覆盖已达60.5%。

此外,南宁市将借鉴新加坡和苏州邻里中心模式,预计建设50个威宁·邻家广场,目前已落实9个项目的建设用地,50个项目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每个项目都设有集社区日间照料和周边社区老年人托养功能的城市养老服务中心,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

南宁将出台医养结合试点方案

养老和医疗一体化是未来养老模式的重要方向,目前,南宁市大多数养老机构无法提供就医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的是看管和简单的护理服务。养老服务机构内老年人的医疗问题,一般只能靠家属送药或到医院就诊治疗。

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示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全市共认定325家医疗机构为我市定点医疗机构,除了取得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协议管理医疗机构的3家医疗机构(广西工人疗养院、南宁广济高峰医院和南宁仁普耳鼻喉医院)内设有养老机构,以及南宁市社会福利院开通有门诊医保外,其余均未开通医保。

同时,异地就医结算难,这就意味着如果外地的老年人在南宁进行长年的异地仰赖和“候鸟式养老”,都将遭遇医疗保险结算地域阻隔问题。

就如何推进“医养结合”,解决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就医问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建议,加强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对具有较大规模的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内设医疗机构,方便参保老人在养老服务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进行简单的就诊治疗。同时,积极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使老年人医疗护理保障支出有门。

记者注意到,在“医养结合”方面,南宁市部分新建的养老服务机构也有了动作。例如南宁市第二福利院项目包含了医疗康复综合楼的建设,广西太和·自在城项目二期也与自治区人民医院合作共建和政医院,以满足入住的老年人就近就医需求。

记者从南宁市卫计委了解到,将尽快出台《南宁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分工,探索建设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与居家老人签约服务机制等7种模式的医养结合项目。


上一篇: 老邻居的“法式养老”生活好丰富

下一篇: 湖南道县筑牢养老基金“防火墙”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