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动态 > 热点要闻 > 正文

人社部宣布全面取消领取社保待遇集中认证 领养老金不用再自证活着了!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18-07-05  阅读次数: 次

过去,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类似“年审”,退休人员每年要到社保部门去“认证”,证明自己还活着,这样才能领取养老金,而且每一次“认证”的有效期限为十二个月,如果第十三个月开始没有“认证”了,就自动停止发放养老金。这样做的初衷是防止有老年人身故之后,家人没有及时将信息上报,或者故意漏报、瞒报,仍然以老年的名义冒领养老金。事实上,在多年前,各地确实出现过很多这样的案例,老人去世后,家人冒领养老金长达数年,数额多达十几万元,有的还伪造医疗票据,以老人的名义骗取医保基金。这种骗取社保基金的行为涉嫌违法,也严重危害了基金安全,对其他参保人员来说也极不公平。

为了杜绝这种冒领的现象,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社保部门展开了领取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工作,很多地区都要求退休人员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社保部门办理认证,需要采集指纹或者录入面部影像,而很多退休人员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或者身患重病,去社保部门折腾一趟非常艰难,甚至有被家人抬过去的。还有不少退休人员并不在参保地生活,而是随子女在外地居住,他们也要每年专程往返一趟办理认证,费尽周折。另外,也有一些五六十岁的老年人虽然已经退休,但是他们身体还算硬朗,仍在外地打工,每年也要为了回老家去打个指纹或者扫个脸耽误工作。这些都让人们对领取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屡屡发出抱怨之声。

据了解,此前已有一些地区在这方面开展了探索,简化资格认证手续。比如通过远程视频进行人脸识别,或者社保部门和民政部门的系统对接,民政部门如果录入了某人死亡的信息,社保部门也会第一时间知晓,从而停止这名参保人员的社保待遇。

人社部今天上午表示,人社工作与群众利益紧密相连社会高度关注。近期,针对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工作不够人性化的问题,人社部把全面取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作为加强行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创新服务手段,构建以信息比对为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与远程认证服务相结合的认证服务模式,“寓认证于无形”,不再要求参保人在规定时段到指定地点进行集中认证,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目前,各地均已抓紧组织实施,全面停止了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工作。但是,要说明的一点是,开展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是从制度上保障基金安全、维护全体参保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人社部将在进一步强化便民服务各项举措的同时,依法依规严查冒领社会保险待遇的行为,加强风险防控,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切实维护社保基金安全。

那么,取消了资格集中认证后,应该如何保障养老金被冒领的现象呢?人社部表示,取消资格集中认证并不是说就不进行认证了。而是构建信息比对为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和远程认证相结合的认证模式,让群众不用跑就能完成、开展信息比对认证。

第一,人社部有很好的数据资源,将充分运用全面参保登记库、持卡人员数据库、就医结算数据库等已有监测数据,按月比对,分析判断领取人资格。同时和公安、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联系,在人口管理、就医、殡葬信息等方面进行合作,以及乘坐飞机、高铁的实名场景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来进行资格认证。这样可以解决大多数人的认证问题,各地不得要求参保人员在规定时间段到规定地点认证。

第二,通过服务进行信息核实。通过信息比对不能确定参保人待遇领取资格的,结合全面参保计划,利用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通过组织健康体检、文体活动、走访等方式开展认证,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第三,积极推行异地居住的远程认证,各地不能要求参保人回到参保地认证,而是要使用网络、手机APP等方式,基于互联网的生物特征识别,使服务对象可以就近就地完成。对于在境外居住的,人社部门也会和有关部门磋商,尽快改为互联网视频认证。在尽量不打扰参保人员的情况下完成认证。


上一篇: 税延养老保险需要关注四个问题

下一篇: 税延养老险政策应更优化完善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