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龄化社会,“老有所养”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生活中,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民办养老院又价格偏高……“买不到、买不起、买不好、买不安”,成为一些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服务时面临的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今年初国家发改委牵头推出的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引起了广泛关注。什么是普惠养老?城企联动如何推进?成效如何?
满足工薪层养老需求
走进北京市丰台区茗芝苑养老院,几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正在院中晒着太阳,一旁的活动室传来欢声笑语。
“运营1年来,我们这里已经有100多位老人入住,床位价格维持在每月3000元至5000元。”茗芝苑养老院院长徐锋说,院区能为失能、半失能、失智及高龄等需要长期照护的老人提供入院护理、餐饮、医疗等服务,同时可为周边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和助餐、助浴、助医、助洁等居家上门服务。
74岁的胡明生患有糖尿病、轻度脑梗等疾病,需要有人长期在身边照料。“医生说我身边离不开人,让儿女照顾会影响他们工作,找保姆又太贵,所以选择了这里,不仅价格实惠,各项服务也不差。现在我不仅吃好喝好,还结识了不少老朋友,生活挺开心的。”胡明生笑着说。
徐锋介绍,茗芝苑养老院是国家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合作单位,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养老、康复疗养和专业护理等全方位的贴心服务。“参与专项行动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央预算内资金的支持和政府的优质服务,减轻了我们的负担,为我们提供普惠养老服务带来了帮助。”
根据统计数据,2018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49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约17.9%。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介绍,普惠养老服务是在基本养老服务以外,面向广大老年人、靠市场供给、由政策引导的一种服务。针对老龄化催生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今年初,国家发改委联合民政部、国家卫健委推出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主要解决广大城市老年人尤其是中低收入且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服务时面临的“买不到、买不起、买不好、买不安”问题。
“广大老年人需要价格合理、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政府的职责是保基本,同时要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来满足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欧晓理说,养老服务对企业而言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利润率较低,因此市场供给的养老服务需要政策支持,才能扩大供给,满足广大普通群众、工薪阶层的养老服务需求。
有真金白银,也有政策红包
普惠养老,如何推进?发改委介绍,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按照“政府支持、社会运营、合理定价”的基本思路,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吸引城市政府和企业资源参与,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
具体来看,国家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和引导城市政府系统规划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城市政府提供土地、规划、融资、财税、医养结合、人才等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包,企业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包,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城市政府和企业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约定普惠性服务内容及随CPI等因素动态调整价格机制,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欧晓理强调,专项行动优先选取积极性高、规划科学的城市,优先支持实力雄厚、项目优质、诚实守信的企业,优先选择融资成本低、服务质量好的金融机构,推动形成有效竞争局面,最终让老年人能够享受到好服务、得到真实惠。
专项行动开始以来,成效逐步显现。2019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14亿元。
资金到位,地方政府支持政策也在加快跟进。日前,天津公布的普惠养老专项政策清单显示,天津市从土地政策,规划和报批建设政策,财税补贴政策,医养、消防及其他支持政策以及金融支持政策五个方面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撑腰”。包括对利用城镇现有空闲的厂房、学校、事业单位改制后腾出的办公用房、转型中的办公培训中心和疗养院、社区设施等进行改造和利用举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可先建设后变更土地使用性质;对纳入专项行动的养老床位在500张以上、规模较大的养老项目,允许企业拿到土地后分期合理开发;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投入运营后,由政府统一购买养老床位综合责任险作为运营补贴等。
金融领域,国家发改委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光大集团等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共享专项行动项目信息基础上,签约金融机构承诺主动对接服务,向符合条件的普惠养老服务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贷款支持,推动实质性解决养老企业融资难问题。
根据发改委数据,2019年规划新增普惠养老床位7万张,吸引64个城市、119个项目参与。
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将达40张
为继续推动增加普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近日修订后的《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对外发布。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社区、医养、学习、旅居”4类项目,较年初方案的支持范围有所扩大。同时,将社区养老服务税费优惠等最新政策纳入“地方政府支持政策清单”。此外,按每张养老床位2万元的最高标准支持居家社区型和医养结合型机构建设。
欧晓理指出,实施方案明确重点支持居家社区和医养结合类养老服务发展。居家社区方面,支持养老服务骨干网建设,夯实养老服务网络,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赋能。其中,重点是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嵌入式、分布式、小型化养老服务设施和带护理型床位的日间照料中心,支持连锁化、综合化、品牌化运营,增加家庭服务功能模块,强化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等服务能力。医养结合方面,支持专业化、医养结合能力突出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强化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
“我们在医养结合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目前我们这边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同时我们有自己的医院,还和一些大医院建立了绿色通道。”徐锋对养老院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从入住速度来看,我们这边是比较快的,未来一年,560张床位将有望住满。为此,我们计划两年内再建一个500张床位容量的养老院。”
“专项行动启动实施后,我们一直在引导更多城市和企业参与,并做好项目滚动储备,2020年项目将在滚动储备中适时推出。”欧晓理说。
根据规划,中国将形成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的有效合作新模式,参加城市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医养深度融合,力争实现普惠性养老床位数量明显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企业效益明显提升;通过土地、金融等多种政策组合支持,推动企业建设运营成本下降,服务价格下降;让更多老年人受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满意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孙洁认为,随着老年人口快速增长,中国养老服务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过程中,有几点值得注意:相关支持政策密集出台的同时,要避免碎片化,应重视做好整合、落实工作;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多保障,提升其待遇水平;更好发挥税费优惠作用,激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促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